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多地争夺机器人产业 专家提醒莫成太阳能第二

发布时间:2014-04-01 作者:ecnc 
关键字:机器人 太阳能 
对于洛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如何突围,屈贤明则建议说,当地可以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优势,通过首先发展数控一代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精密轴承、齿轮转动装置,进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提升洛阳制造业,并积极培育机器人运用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洛阳,正将城市的工业振兴新希望寄托于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当地举办的一个智能装备(机器人)主题论坛上获悉,目前,洛阳市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的20.7%。

  根据洛阳市对外公布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洛阳市将在2016年底之前,将该市的伊滨产业集聚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基地。届时,该市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800亿元,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装备制造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超过30%。

  面对日益紧迫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包括洛阳、广州、重庆、常州、沈阳等地在内的多个省市,都开始将推动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突围的重点方向。

  以广州为例,在今年3月初的一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要在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广州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都将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之一。

  位于辽宁省的沈抚新城,同样公开宣称,将重点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

  而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主导下,重庆也于2013年3月通过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始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当地的目标是,到2015年,集聚30家以上企业,形成4万台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年产值200亿元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机器人产业争夺的背后,是机器人产业巨大的蛋糕。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早在2011年,中国机器人的新安装量已经超过2万台,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而到了2014年,随着招工难的加剧,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开始以25%的年均速度。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说,预计三年以后,我国市场年需求量将至少突破5万台,10年后,中国机器人的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而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年产值将达到上万亿元。

  罗军说,前几年在国内谈机器人产业,大家还都觉得还为时尚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就业是首要问题。可最近两年,随着中国制造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以每年14.5%的复合增长率逐年上涨,机器人产业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而且,随着中国正在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过渡,传统的生产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技术正在成为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两个因素的叠加,最终成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罗军说。

  不过,虽然机器人产业的需求市场正在旺盛,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则指出,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不小问题,其中,产品的可靠性以及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乏,将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最大的问题。

  目前,虽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但其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而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市场中,96%都是使用外国品牌。

  面对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产业园的热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提醒说,地方政府应该吸取前些年因各地纷纷上马风能、太阳能产业最终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的教训,避免机器人产业成为第二个“风能、太阳能产业”。

  罗军也说,虽然各地对机器人及智能产业高度重视是件好事。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条件,其中的判断标准应该取决于三个方面:一要看是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包括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人才基础;二,是看这个地方是否具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建设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三,是看当地是否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有材料优势就有成本优势。

  “如果没有这三种比较优势,或者这三种优势都不是非常明显,建议就不要盲目介入。”罗军说。

  对于洛阳市的机器人产业如何突围,屈贤明则建议说,当地可以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优势,通过首先发展数控一代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精密轴承、齿轮转动装置,进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提升洛阳制造业,并积极培育机器人运用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