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2014世界机器人产业大会十问

发布时间:2014-03-20 作者:ecnc 
关键字:机器人 智能装备 
机器人产业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在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成都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将于12月19-22日在成都举行。

  机器人产业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在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成都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将于12月19-22日在成都举行。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什么,我国机器人与国际同行比较有哪些差距,如何推动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下一代机器人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以及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具有哪些看点?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

  记者:有学者认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罗军:前几年在国内谈机器人产业,大家都觉得还为时尚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就业是首要问题。可是,最近两年,尽管劳动力就业难题还是客观存在,但是机器人产业却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我并不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唯一原因。我觉得,机器人作为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最为核心的结晶,首先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一个国家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机器人产业就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和配套环境。而今天,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过渡的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急需加快科技创新和提升科技竞争力,一方面传统的生产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生产要求,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技术可以实现更高难度,更高要求的生产制造,这是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力解决不了的;第二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了条件。这两个因素的有效叠加,才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

  记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充分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难题,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对劳动力就业构成严重挑战?

  罗军:科技总在不断进步和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工业化后起国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工业化将从初期到中期到后期,再到后工业化过渡;而劳动力也是由普通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过渡,劳动力成本也会不断上升,最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的劳动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基本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8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是工业化的起步期,劳动力是清一色的苦力,缺乏技术,缺乏知识和文化;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三来一补”企业基本“关停并转”,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世界五百强等国外高科技企业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带动了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具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年轻劳动力开始涌入社会,演变为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2010年前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工业基础更为扎实,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工业门类更为齐全,但是,庞大的传统产业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智能材料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面临新一轮更大规模、更大难度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而这个时候,我们对科技的要求更高、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更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将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虽然替代了部分传统产业,使一些企业的用工减少,但是,新一批高素质的产业个人将应运而生,首先将部分工人从高强度、高难度、高风险、低报酬的工作岗位解放出来,其次,将派生出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软件设计、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相关行业的研发人才和应用人才。机器人产业不仅推进了我们的产业升级,还提升了我国劳动力技能和开辟了新的工作岗位,对于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记者: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国际大多数机器人企业都已完成在国内的布局,请问我国机器人企业如何应对挑战?

  罗军:的确,早在十年前,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开始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布局,开始是通过代理商模式,开拓市场,逐步建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在具备一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然后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竞逐的最热门市场,分享中国大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长沙长泰、安徽埃夫特、昆山华恒、北京机械自动化所等为数不多的10来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企业。国际先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完成在国内市场的布局,的确给国内机器人企业带来严峻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在人才建设和自主创新方面下硬功夫,在应用方面做足功课,走在同行前面。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1959年,美国人英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美国和欧洲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都不愿意使用机器人,英国甚至还发生过产业工人上街砸坏机器人的事件,认为机器人抢占了产业工人的工作岗位。但是,日本在二战以后缺乏大量劳动力,就从美国购买大量机器人。到了70年代,日本在美国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复制、创新、再创新,反而超过美国。而我国虽然早在70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技术研究,由于长期没有大范围应用,发展缓慢。这个事例说明,应用市场是促进一个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今,国内机器人产业虽然与国际同行比较,还有不小差距,但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记者: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与国际间具有哪些差距?

  罗军: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是因为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造成的,主要体现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原始创新薄弱;第二,智能化水平较低,机器人虽然能够替代人担负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机器人也需要智慧,开始向智能机器人转化,真正实现“人机一体”化目标,需要在系统性、协调性和弱性制造技术方面下功夫。目前,我们在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软硬件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在传感器及元器件、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信息处理技术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还依赖进口。

  记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难点是什么?

  罗军:机器人作为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于一身,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方向。目标是代替人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决策判断、自动操作、情况反馈等工作,也是最终实现“人机一体化”目标,将人的智慧通过机器来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距离这一最终目标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并在信息处理、自动控制、柔性制造、传感技术等方面积淀了许多经验。当前的难点在于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具有许多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可应变性,要真正做到“智能”,用机器来彻底代替人,实现“人机一体”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智能”永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目标。机器永远不可能绝对替代人!

  记者:成立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罗军:机器人这个行业虽然在国际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用面也非常广,但是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这个产业在经历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后整体上还是显得比较淡薄,规模比较小,也比较散。在我国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应对挑战?显然,我们应该整合资源,加强对话,寻找差距。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是在原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认为,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要正视现实,发现差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与国际间开展对话合作,是唯一选择。因此,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发挥协同效应,非常重要。通过对话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应用市场。在合作中发现差距,缩小差距,共同在国际舞台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而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也是早晚的事情。

  成立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是搭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国际间对话合作的平台,是整合全球智能装备产业资源的加速器,是引领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记者: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罗军:说起机器人,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机器人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机器人仅仅只是代替人从事繁重的劳动还是可以提升我们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什么?我国机器人与国际同行比较具有哪些差距?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的主题是“人机一体、智能制造”。通过举办首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探讨人机结合给我们带来的科技革命,以及通过智能制造手段,可以实现哪些创新,为我们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对话会和展览会,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深层次理解。可以说,举办本次活动既有科普的作用,也有市场推广和应用的目的。既是促进行业间的交流,也是增进行业与用户间的互动。

  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将有来自欧美、日韩和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1200多位代表莅临,并有200多家行业优秀企业展示他们最新科技成果,预计将有3万专业观众观展,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最大规模的展览展示。

  记者: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有哪些亮点,希望通过举办本次大会/博览会达到什么效果?

  罗军:本次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注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前沿性问题的研究,使论坛有深度、有高度、有前瞻性、有行业指导性;第二个亮点是接地气,任何一项好的技术一定要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因此,我们安排了20多场专题对话,避免演讲嘉宾站在台上发表重复性演讲,导致质量不高,套话连篇;第三个亮点是激发所有参会代表发表各自观点的激情,开设了“头脑风暴”专题,就热点问题,激发大家广泛参与。

  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的亮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注重新技术新产品展览展示的同时,注重体验性、参与性,我们特别设置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体验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第二个亮点是举办国际机器人大赛,让更多热爱机器人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

  记者:本次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博览会为什么选择在成都举行?将给成都带来哪些收获?

  罗军:成都是西部地区非常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而且2小时航空半径,可以辐射中西部地区4亿多人口。更为重要的是,成都在推动会展经济发展方面积淀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具有很好的会展服务意识,国际国内航线较多,交通便捷,文化和商业氛围浓厚。而且我们认为,成都有可能成为我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外会展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最近几年,成都在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方面,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兴产业来引进和培育。

  我们认为,会展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当地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快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这是虚的;二是为当地招商引资搭建平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这是实的。而成都市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了高质量的会展经济对当地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虚实结合,利用会展搭建平台,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和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您对当前各地蜂拥而上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有什么建议?

  罗军:2012年全球新增机器人大概16万台,2013年新增大概20万台;2012年我国市场需求是2.5万台,2013年大概2.8万台,今年我国可望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最大的市场,达到或超过3.5万台。预计三年以后,我国市场年需求量将至少突破5万台。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又面临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挑战。好的产业都想奋力抢抓,而市场容量却是需要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这样就难免造成一窝蜂建设各类产业园区的现象发生。今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3D打印等新兴产业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客观来讲,各个地方政府对机器人及智能产业高度重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是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条件?我想需要商榷,而判断标准应该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要看是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包括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人才基础。如果有,我们可以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培育和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看这个地方是否具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建设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三是看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有材料优势就有成本优势。如果没有这三种比较优势,或者这三种优势都不是非常明显,建议就不要盲目介入。

  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部分,是高科技的结晶,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一定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上规划好这个产业,要时刻警惕引进淘汰落后的技术。谷歌公司近期收购了8家软件密集型的机器人公司,包括日本Schaft、美国BostonDynamics等公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