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左右,路上80%以上车辆都是自动驾驶,偶尔的人工驾驶只是为了享受驾驶的乐趣,移动机器人将再一次改变人类生活。”21至22日,“2014中国智能产品与产业创新论坛”在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发言中勾勒的行业前景引人入胜。他说,“我国自然资源要素的有限性,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倒逼中国经济必须开始转型,而创新是经济转型的动力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认为,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发展自动化、发展机器人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深入研究解决技术问题,并着重在可靠性和产业化方面下工夫。
教育部长江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赵杰分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他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巨大,应用领域广泛,制造产业链条价值链底端成为应用重点的特点,对机器人产业来说,成本和性能是主要瓶颈,应用工艺是主要抓手,类人化作业是未来的大趋势。在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地方政府十分热情,资本市场十分火爆的情况下,中国机器人产业研究成果面临尴尬。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认为,工业4.0的目的是建立智慧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具有认知能力且可与人合作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智慧工厂的主力军。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办,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协办,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承办,论坛主题是“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为了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近年来积极组织并举办过四次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并组建了中国智能机器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