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九五二年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工业组建,工业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策划,长期领导各阶段我国机床工业国际合作。创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已成功运营二十余年;个人荣获全国协会创业奖。其创办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已成功运营十三届(两年一届),荣列世界机床四大名展之一。2004年以来,率先开拓投资并购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机床企业,取得成效十余项。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并因“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国务院荣誉证书。
曾任: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局总工程师、局长;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机床会议轮值主席;
第三届国际制造技术会议主席;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
海交通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9月6日,梁训瑄离世的消息传出,便有不少圈内圈外的人士为之惋惜不已。
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行业协会的创立者和CIMT展会的缔造者,梁老的讲述总是将听众带回到那一段机床行业初创的历史。但更令人值得铭记的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海外并购的策划与推动人,梁老在整个工业界也颇有敬仰者。
记者曾经参加过2011年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关于国际并购实践交流分享的会议,而那次的主讲人就是梁训瑄。
时间再往前推,据闻2009年夏天,当四川腾中重工正在策划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时,该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飞到北京,向梁老当面请教。
的确,像梁训瑄一样亲身参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诞生、成长和壮大每个关键点的业内专家大多早已在家颐养天年,而其却在2012年出席了在浙江台州举办的“赢在转型升级”的高峰论坛上作了发言,还出席了2013年7月底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换届大会。
或许用“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来形容有点夸张,但确实从梁训瑄身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必须抓住主动权” “技术是买不来的”
每每跟外界交流,梁训瑄总是不忘强调这点。他曾经告诉记者,因为搞了一辈子海外采购和海外收购,他的深刻感受是“一定要掌握技术,而想要掌握技术,就一定要控制工厂和人才,因为没有人才、工厂特殊的机床和制造设备,即便买回图纸,我们也制造不出来。”
一直以来,技术上的瓶颈是本土品牌机床厂商与欧美先进企业最主要差距。
“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先进国家同类、同档次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相信这种言语,行业内人士应该不会陌生,而这种共识机床行业内无人不晓。实际上,技术依赖一直是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弊病。
在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会上,不难发现大量本土品牌机床产品,要么关键的核心部件产自日本、要么搭载德国数控系统……技术依赖痕迹随处可见。
不可否认,在二十余年间通过消化吸收、合作生产等方式,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不过,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陷入“落后——赶超——再落后——再赶超”的怪圈。
要打破这种怪圈,必须在自主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无疑需行业内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阔眼界,近距离参观考察国内同类产品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潜移默化式的知识储存会为产品的更新提升奠定基础。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主持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工作期间,梁训瑄对国际机床厂商参与CIMT的展品都有要求,沟通中总是希望他们能把最新、最有技术特长的产品放到展会上参展。
“不出国门,看遍世界”。这是不少从事机床行业技术人员对CIMT的评价。正是在梁训瑄的坚持下,多年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一直没有放松作为主办方对CIMT展会的定位,那就是科技先导,而不仅仅是为会展经济的考虑。正由于坚持此初衷,该展会成功跻身世界机床四大名展。
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颇具影响力的平台,不仅满足了行业内成千上万专业人士近距离向国际先机技术、营销理念学习的机会,也成为不少高校学生难得的外出集体学习的舞台。
当然梁训瑄只是开创者之一,而难得的是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历任领导也始终秉承了这一理念,才让这一展会的地位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