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如上海电气就与全球风电巨头西门子强强联手,成立了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和西门子风力发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公司,上海电气各占有51%的股份,西门子各占有49%的股份。
公司总经理金孝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公司目前已经承接了几个项目,将于2013年年底开工建设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项目,将采用28台上海电气自己研发的3.6MW 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00.8MW。同时,上海电气3.6MW风电机组还中标了国家一期海上风电特许权鲁能江苏东台200MW项目。
不过,专家提醒,即使目前国家已批复前期工作的39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到2015年全部建成,实现国家500万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风电规划目标也困难。
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琦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表示,现在风电行业是全面亏损,做得越多,亏得越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整个产业都会崩溃。”刘绮指出,自2009年以来,由于产能扩张以及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风电设备的价格从每千瓦6000多元一路下跌到了3000多元,低价之下,设备质量难以保证。
在大会讨论环节,刘琦还不点名地批评了华锐风电,尽管华锐风电副总裁陈党慧就坐在刘琦身边。“目前这种状况是如何开始的?首先,设备厂有很大的责任,甚至是最大的责任。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整个产业良莠不齐。在投资驱动下,中国风电产业在核心技术还未消化的情况下,就简单装配,快速扩张。”刘琦称,“有的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布点一下子达到了十几个、二十几个,产值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全球第二。但是自己的能力能够支撑这一地位吗?”
刘琦认为,正是风电制造商的不冷静,把这个行业给做坏了,做烂了,“为了获得订单,于是有很多潜规则,都没法摆到台面上。”
对于产品海上风电问题,陈党慧也表示,“当风电设备在每千瓦6000元、5000元乃至4000元的时候是设备商有钱赚,开发商赚钱难。”企业出于对利益的追求,打价格战,导致设备商没钱赚,产业进入整合淘汰阶段。风电行业的亏损,设备商和投资开发商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快速扩张,导致行业的泡沫。
除上述两个问题以外,产能利用效率不高、有产值没效益、有装机没电量、有生产能力没有核心技术等问题也是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中的绊脚石。据了解,2011年,西北电网“弃风”比例接近20%,华北电网“弃风”比例也接近14%。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