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创新数控技术 “中山制造”焕发新生谋破局

发布时间:2013-06-22 作者:Ecnc 
关键字:数控技术 中山制造 
所谓数控技术,就是将机械产品的运动和工作过程自动控制结合的技术,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数控一代”则是自动化装备的核心技术。2012年,中山“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市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市。

  所谓数控技术,就是将机械产品的运动和工作过程自动控制结合的技术,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数控一代”则是自动化装备的核心技术。2012年,中山“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市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市。不过,数控技术在中山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突显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平台不稳、创新环境不力等“软肋”。作为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支点,“数控一代”机械装备产品要实现下一阶段的质变,关键在于找准方向,并对症下药,顺势创新。
 


由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承担的项目2.53.0MW超紧凑型(SCD)风电机组在中山下线,成为“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典型。资料图片

  机遇:传统工业设备注入数字技术首尝甜头

  在广东省现在公布的相关规划方案显示,“数控一代”是我国工业设备实现由电气化向数控化转变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该工程计划用5-8年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业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改造。

  其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数控技术在中山企业中的应用就越来越被重视。中山市诸如侨光纺织、金三角成衣等传统型的纺织类企业,就通过引进数控设备,优化了生产线,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传统工业设备注入数字技术,让中山装备制造业尝到了甜头。早在2011年,中山市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的已达688家,占工业规模企业的21.7%。在2011年经济不太景气的条件下,中山装备制造业逆势而上,全年规上装备企业完成总产值1733.63亿元;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工业企业达到7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19.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6%。

  目前广东省已被列为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试点省,计划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工程,以引导社会投入,推动数控技术机械装备行业的全面推广应用。

  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中山积极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组织了中山松德包装机械等一批装备企业申报省数控一代专项,并获得省科技厅共计900万元的科技资助。示范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全市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中山市南区、南头镇和东升镇同时被授予“数控一代”省级示范专业镇,而今年中山市将在去年三个示范镇的基础上,加快古镇、三乡、小榄、东风、黄圃、坦洲、神湾、五桂山、石岐区等多个镇区十多家企业积极与装备研究院联系,参与数控一代创新示范工程。

  此外,为了在科技创新上更好的服务于装备企业,中山市政府还组织中山装备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同组建了材料表面处理研发中心、数控一代机械研究开发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够为中小型装备企业全面提供技术服务。

  困境:技术沉淀少,企业陷单打独斗局面

  中山以主打轻工业快速发展而闻名,而在2007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适度重型化工业。工业发展方向的新开拓,让中山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不过,装备制造业毕竟是一个技术、资金高度集中,门槛较高,产业利润也相对较高的行业。总体来看,中山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且为近几年转型升级或当地招商引资新成立的企业。这些“刚落地的娃娃”的产品品种十分单一,技术沉淀少,还严重缺乏技术开发人员。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模仿国内或国外的先进产品,通过简单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而实现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学者认为,如此的产品开发模式确实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目的,不过长远而言,中山这些装备企业自身不掌握技术的核心,不生产关键的技术部件,那么这类企业仍属于技术跟随型,靠的只是低价位的竞争,难以得到装备制造业应有的高额利润,更难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中山市装备企业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也阻碍“数控一代”进一步的发展。

  据中山装备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山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新技术的信息交流和培训都有较大的需求,但中山的装备制造企业区域分布散,行业涉足面多,行业的集聚度差,“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论在生产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所以创新的成本较高。这类企业对高水平的公共创新服务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此外,大多数装备企业分布在各个镇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得技术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据中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很多数控装备企业年产值有几千万元,产量达几百台套,但技术开发人员才有零星几人,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有业内人士认为,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小、待遇低,镇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如城区,缺乏相关的人才政策等,而更重要的还可能是信息闭塞,基本没有学习交流的机会,个人素质得不到提升。

  出路:改善环境,激活企业创新欲望

  针对中山装备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中山市政府正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帮助企业改善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并激活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要素和愿望。

  《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2年)》就指出,中山将用5-10年时间,重点引进和扶持100个拥有国内外前沿研发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科研团队,争取10家左右入选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加快实现“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

  中山市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由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化,由简单仿造消化创新向深度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化。

  据了解,中山提出发展适度重型化工业以来,以明阳风电为代表的装备企业就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装备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工作,重视产品质量,使中山的装备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明阳风电在完成开发3兆瓦风机的基础上,目前研究开发的6兆瓦风机样机已完成下线,而10兆瓦的海上风机及风、光、储一体综合供电系统正在开展深度的开发研究,这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

  此外,中山装备企业还需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发数控新技术、新产品。如专业生产气雾剂阀门的中山市美捷时喷雾阀有限公司,就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研发出“喷雾阀高速自动装箱设备”,在流水线上大派用场。“以前一条流水线大概每分钟可装240件左右,现在用上‘机械手’之后,每分钟可达到350-360件,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华南理工大学张铁教授说道。

  突围:建装备产业联盟,攻克共性问题

  目前中山装备制造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还不健全,虽然中山装备研究院在建院6年来,通过产学研的途径为企业引进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也为企业牵线搭桥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急需技术难题,但还远不能满足中山装备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高端人才的技术培训、新技术的信息提供、共性技术的科技支撑等公共科技服务方面还比较缺乏。而且,目前装备制造也还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

  为此,中山市政府鼓励装备企业要以建设中山“数控一代”示范市为契机,组建中山装备产业联盟,使中山地域分散的装备企业能联合起来,相互沟通信息,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产业中涉及到的装备产品的工业设计、数字化控制技术等共性技术问题。

  2012年4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直写光刻机产业)”在中山正式成立。据了解,直写光刻机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起到强劲的技术创新推动作用,但发达国家在市场、技术研发、技术标准等多方面一直保持着对该行业的话语权。借助“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直写光刻机产业)”的支持,中山将着力发展直写光刻机产业,打造高速大面积光刻设备“航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0多项专利、设备价值2000多万一台的直写光刻机将在中山实现批量生产。

  有业内人士认为,产业联盟可联合企业共同承担较大技术攻关任务,减少企业由于注册资金不够,而无法承担省或国家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难堪局面。此外,产业创新联盟还是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使政府能及时了解不同时期企业创新所需政府提供的相应政策。

  此外,中山市还将加快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以中山装备研究院为龙头,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为依托,加快中山装备制造业高端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的支持,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和技术人才培训服务。

  据了解,未来中山将依托中山装备工业研究院,通过搭建数控装备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攻关装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并在重点镇区企业示范应用,带动数字控制技术在装备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中山市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从而提升中山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来源:广东科技报)(编辑邹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