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中国工业创新能力不足 自动化之路困难重重

发布时间:2013-11-13 作者:ecnc 
关键字: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 
虽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本体制造企业35家,其中内资26家。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台,整体市占率仅为4%。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

  虽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本体制造企业35家,其中内资26家。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台,整体市占率仅为4%。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

  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在电影中看到的能走路、跳舞的“人形”机器人,而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可替代人工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步上涨的今天,使用工业机器人也是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珠三角、江浙等制造企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像是码垛、上下料、包装等单调、频繁的作业,或是涂胶、焊接等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已经纷纷开始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工。珠三角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年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30%至60%。

  而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3所智能机器人研究室主任张新华看来,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已日趋成熟,重点在于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产业化,其未来将朝着标准化、轻巧型、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在伺服电机及液压系统等方面都是我们在加大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中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落实: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质量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虽然中国正在极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上扛着大旗占领阵地的依然是国外品牌。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的大型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市场的热捧映衬的却是国内企业的尴尬。中国本体制造企业35家,其中内资26家。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均小于500台。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

  现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是欧美和日本。欧美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并且,外资企业由于起步早,产业已形成规模化优势,因此,在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

  有数据统计,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计算,国内机器人产品平均在8000小时,而国外同类产品可达数万小时。可靠的稳定性就成了企业选择“洋人”的主要原因,但是价格昂贵,后期维修费用高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由于国外机器人高昂的价格和使用成本,给国内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提供了机会。虽然与“高富帅”抢市场是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现状,然而从某种角度说,正是因为外资品牌的进入,满足了中国机器人市场萌芽时期的应用需求,也加速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