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欢迎来到3D打印的未来:取代几乎所有的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2-09-27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键字:3D打印机 

  在北京市计算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台灰色机器在黑暗中嗡嗡作响。这个差不多有办公桌大小的家伙,看起来像个笨头笨脑的旧式洗衣机。其中的工作台和喷头,就像我们看牙医时张大嘴巴露出的牙齿,呆呆地冲向前方。

  可是,当这个笨拙的“大嘴巴”合拢起来,只要轻轻按下“打印”键,过上一两个小时,它就会像机器猫的神奇口袋那样,吐出各式各样的稀奇玩意儿:同等比例的人体牙床,有12个齿轮的多边仪器,柔软的运动鞋底,坚硬的头像雕像……如果你愿意,它甚至可以吐出一座原模原样的迷你版“大觉寺”!

  这是一台来自以色列的3D打印机。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实现了打印出一部分建筑外墙、味道堪比鲜肉的人造猪肉,甚至是人体毛细血管。这项只有25年历史的技术也被英国的《经济学人》周刊评价为,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3D打印机将来不是要取代某一个制造业,而是要取代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作为世界首个公布3D打印机开源数据信息的科学家,英国工程学家阿德里安·鲍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未来你想要什么,只需下载图纸,按一下‘打印’键,就可以去喝咖啡听音乐了,剩下的所有事,请统统交给打印机。”

  要是所有模型都能用打印机打出来,那可就好了

  虽然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工程师向磊却能像个魔术师一样,变出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惟妙惟肖的无量寿佛……他只需要走到这台价值100多万元人民币的3D打印机前,轻轻按下“开始”键。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绘出可供3D打印机识别的“图纸”。这种存储在电脑里的模型图,展示了被打印物体的精确数据。如果想要做出一个实际中存在的物体,只需要通过一个长得像电吹风机的扫描设备,就可以将其转换成电脑屏幕上的模型图。

  接下来,再将“图纸”发送到3D打印机上,就可以等待立体打印品的出炉了。这一过程依托的是美国发明家恰克·赫尔创立的“光固化快速成型术”。1986年,他提出可以通过逐层叠加薄层,利用紫外线固化后形成固体模型。

  当时恰克只有47岁。这位费时费力做模型的发明家,冒出这样一个主意要是所有模型都能用打印机打出来,那可就好了!

  如今,这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一旦接到指令,大嘴巴模样的打印机就会立刻亮起光来,隔着透明罩的内部工作台上的UV灯放射出紫外线。与此同时,8个比绣花针针头还小的打印喷头来回移动,每个喷头上面有60个小孔,像打水枪一样向工作台上喷射着一层又一层的液态打印材料,先进的机器可以达到每层最薄的只有0.025毫米。

  这些打印材料装在汽油桶大小的容器里,它们决定了成品的质地。目前的3D打印技术大多使用的是树脂、尼龙、塑料或者石膏材料。但实验室也传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包括支持钛、不锈钢或沙土材料的打印技术。这么一来,打印飞机、汽车甚至是可以居住的房间,都不再遥远。

  由于对光敏感,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刚刚喷上的液态树脂会迅速固化,就这样一层层累积变成固体。在原本已经空着的部分,喷头会喷上可溶于水的支撑材料。

  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层层地累积,不断下沉的工作台上面会积出一个树脂模型。这时候工程师回到这间小屋,从“大嘴巴”里取出这个模型,到隔壁的阳台上用高压水枪冲洗掉附着在模型上面的支撑材料,就这样,不管图纸上的模型有多复杂,3D打印机都能忠诚地打印出来。根据模型大小不同,整个过程大约会花掉两到数十个小时。

  在北京市计算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台灰色机器在黑暗中嗡嗡作响。这个差不多有办公桌大小的家伙,看起来像个笨头笨脑的旧式洗衣机。其中的工作台和喷头,就像我们看牙医时张大嘴巴露出的牙齿,呆呆地冲向前方。

  可是,当这个笨拙的“大嘴巴”合拢起来,只要轻轻按下“打印”键,过上一两个小时,它就会像机器猫的神奇口袋那样,吐出各式各样的稀奇玩意儿:同等比例的人体牙床,有12个齿轮的多边仪器,柔软的运动鞋底,坚硬的头像雕像……如果你愿意,它甚至可以吐出一座原模原样的迷你版“大觉寺”!

  这是一台来自以色列的3D打印机。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实现了打印出一部分建筑外墙、味道堪比鲜肉的人造猪肉,甚至是人体毛细血管。这项只有25年历史的技术也被英国的《经济学人》周刊评价为,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3D打印机将来不是要取代某一个制造业,而是要取代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作为世界首个公布3D打印机开源数据信息的科学家,英国工程学家阿德里安·鲍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未来你想要什么,只需下载图纸,按一下‘打印’键,就可以去喝咖啡听音乐了,剩下的所有事,请统统交给打印机。”

  要是所有模型都能用打印机打出来,那可就好了

  虽然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工程师向磊却能像个魔术师一样,变出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惟妙惟肖的无量寿佛……他只需要走到这台价值100多万元人民币的3D打印机前,轻轻按下“开始”键。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绘出可供3D打印机识别的“图纸”。这种存储在电脑里的模型图,展示了被打印物体的精确数据。如果想要做出一个实际中存在的物体,只需要通过一个长得像电吹风机的扫描设备,就可以将其转换成电脑屏幕上的模型图。

  接下来,再将“图纸”发送到3D打印机上,就可以等待立体打印品的出炉了。这一过程依托的是美国发明家恰克·赫尔创立的“光固化快速成型术”。1986年,他提出可以通过逐层叠加薄层,利用紫外线固化后形成固体模型。

  当时恰克只有47岁。这位费时费力做模型的发明家,冒出这样一个主意要是所有模型都能用打印机打出来,那可就好了!

  如今,这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一旦接到指令,大嘴巴模样的打印机就会立刻亮起光来,隔着透明罩的内部工作台上的UV灯放射出紫外线。与此同时,8个比绣花针针头还小的打印喷头来回移动,每个喷头上面有60个小孔,像打水枪一样向工作台上喷射着一层又一层的液态打印材料,先进的机器可以达到每层最薄的只有0.025毫米。

  这些打印材料装在汽油桶大小的容器里,它们决定了成品的质地。目前的3D打印技术大多使用的是树脂、尼龙、塑料或者石膏材料。但实验室也传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包括支持钛、不锈钢或沙土材料的打印技术。这么一来,打印飞机、汽车甚至是可以居住的房间,都不再遥远。

  由于对光敏感,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刚刚喷上的液态树脂会迅速固化,就这样一层层累积变成固体。在原本已经空着的部分,喷头会喷上可溶于水的支撑材料。

  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层层地累积,不断下沉的工作台上面会积出一个树脂模型。这时候工程师回到这间小屋,从“大嘴巴”里取出这个模型,到隔壁的阳台上用高压水枪冲洗掉附着在模型上面的支撑材料,就这样,不管图纸上的模型有多复杂,3D打印机都能忠诚地打印出来。根据模型大小不同,整个过程大约会花掉两到数十个小时。

  颇为知名的3D建筑打印机是由意大利发明家恩里科·迪尼推出的,它有6米长、6米高,比一般的3D打印机都要大。“除非打出小部件然后拼接,否则3D打印机总要比所打设备更大,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迪尼说。

  跟其他3D打印机基本原理一样,它也是通过一层层累积打印材料,把电脑上的虚拟图像变成固体实物。只不过建筑打印机打出的并不是只有0.025毫米的薄层液态材料,而是厚达50毫米的沙土,固定后可形成立体建筑。

  迪尼打印建筑的过程并不需要混凝土,而是普通的沙土和特殊的无机粘结剂,通过喷头逐层喷射混合,构成坚固的墙壁,建筑里的空间也喷满了沙土,但没有喷射粘结剂,所以当混合过粘结剂的沙土构成建筑形态后,这些没有参与构造的细沙会自动脱落,可以留给下一次建筑循环利用。

  迪尼已试验打出了一部分建筑外墙。他还研究着如何把打印材料变成月球尘埃,一旦成功,今后人们就可以在月球上快速建造基地。

  不过,到目前为止,3D打印依然是一项成本高昂的烧钱投资。按照北京市计算中心的打印规格,每1克的成品大概报价100元人民币左右。怀抱着“打印房子”梦想的迪尼,早已经被滚雪球似的债务问题缠身。

  “伟大发明所能带来的影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难以预测的,1750年的蒸汽机如此,1450年的印刷术如此,1950年的晶体管也是如此。”《经济学人》评价道,“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机将在漫长的时光里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阿德里安喜欢跟人这样举例:30年前,我想举办一个派对,需要印很多请柬,我只能去工厂,当时打印机很有限,但是现在几乎人人家里都有打印机,自己在家就能做请柬。当3D打印机可以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时候,许多愿望就可以自己实现。

  “在不久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没有工厂、没有商店的世界,大家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制造商,只要身边摆一台3D打印机,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阿德里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