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光伏产业在寒冬期间如何度过

发布时间:2012-12-05 作者:数控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关键字: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在寒冬期间如何度过

       近期,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案作出终裁决定,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虽然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链,纷纷第一时间对美国“双反”裁定表示了强烈不满,但是面对这一不合理、不公平的裁定,中国光伏企业也只能被迫接受。这意味着,中国的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失去了以往的价格优势。2012年9月6日,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9月25日提起反补贴诉讼,如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的调查也受到美国“双反”裁定的影响,那么我国光伏产品在欧洲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也必将遭受重挫。
       近期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受“双反”的影响十分严重。今年1月~6月,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在保持了6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出口总额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31.49%。事实上,自5月份美国出台“双反”初裁以来,国内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量已出现快速下滑,其中仅6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6成之多。今年上半年,在欧洲市场,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同比下滑了37.09%,其中对意大利出口下降76.5%,对德国出口下降50.7%。德国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国降至第三位。因此,业界预测,本次美国“双反”裁定一旦被欧洲效仿,中国将有大批企业面临破产。
       虽然“危”在当下,但“生路”仍在。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日集中批复15个海外投资项目。7个能源海外投资项目中有三个光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还有两个是电网和电力建设项目,只有一个是石油公司收购项目。专家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在光伏方面,此次美国商务部的“双反”惩罚关税不适用于中国内地以外太阳能电池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在国外设厂生产电池,或是从海外采购电池,然后在内地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焊接组装太阳能电池板。这也让众多企业看到一丝利好。毕竟国内市场份额不到5%,巨大的海外市场及其长远成长潜力,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事实上,不愿坐以待毙的企业早已趋向选择到海外直接设厂,转移部分产能到海外。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昱辉、韩华、晶澳以及中电光伏等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早就表现出积极在海外设厂的动向。
       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双反”裁决后,尚德发表声明称,已做好准备向美国客户提供不受关税约束的光伏产品。尚德美国公司的经理McDaniel给出的理由之一便是,尚德拥有全球合作的供应链,在3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其中包括亚利桑那州Goodyear市。尚德早在2010年即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光伏生产工厂,未来公司仍将考虑开设更多的海外工厂,对欧洲及美洲国家都会进行评估。
       同为第一梯队的阿特斯目前在北美地区的工厂产能为200MW,今年底计划将提升到400 MW。英利方面亦曾表示会寻找时机在美国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销售。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也表示,针对欧盟双反可能会考虑迁移工厂到欧洲市场。市场也有传言天合光能也有可能会在美国建立一家工厂。
       据悉,晶澳太阳能已经在美国迅速建设了新的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自去年11月以后在美国出售的产品中,多数不再在美国反倾销范围之内。
       昱辉阳光则直接表示,公司目前已决定加大其光伏硅片在台湾的代工量,今年释放的代工订单为150 MW,明年预计将增加3倍。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海外设厂是这些企业面对欧美双反,继代工和提价后,打入欧美市场迫不得已的选择。进军海外市场虽说能保留部分品牌的市场份额,但在企业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的当下,国外设立工厂面临成本、资金及负债等压力,成本上升将使中国太阳能制造商失去已有的价格优势。另外,在中国企业产能逐步转移海外的空窗期中,会为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厂创造争夺市场份额的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比例还不是很高,要注意风险防范:“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提高我们成功的比例。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目前还处于一个支付学费的阶段。所以这也使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环境的完善,为企业提供功能更加便利的环境。”
  除将产能转移出去,还有一个消化产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海外投资光伏电站。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合肥海润光伏、江苏聚能硅业在欧洲的光伏电站项目。 
       在欧美市场遇挫后,国内新能源企业开发新兴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势在必行。事实上,这些企业亦早已加快全球市场“开耕”进程,加大力度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像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 
       在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官方赞助商后,英利已进入非洲市场,在南非安装了光伏示范系统,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等。英利近日宣称,其已成为拉丁美洲迄今最大光伏电站独家组件供应商,组件供货量达40MW。
       据介绍,该电站项目分别位于秘鲁的塔克纳和莫克瓜,装机容量各20MW,占地超过240公顷,选用YL290多晶组件近15万块,为拉丁美洲迄今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预计2012年底实现并网发电,届时将为67000多户居民提供绿色电力,每年可减少2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也是英利潜在的目标。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李宗炜,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在考虑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对来讲,东南亚国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政体比较稳定,成本也不是很高。” 
       无锡尚德电力公司也在2010年与南非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在南非建设产能为100 MW的太阳能发电厂,总投资预计可达3.5亿至4亿美元,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南非所进行的最大项目。 
       另一家光伏巨头阿特斯也早已瞄准了新兴市场。早在今年5月,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即表示,并没有着意地提高美洲市场的比重,而是希望更多地提高新兴市场比重,这包括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
       目前,企业“投资非洲”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有媒体报道,在即将举行的2012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电力、照明及能源展上,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包办了展会的参展摊位。南非贸工部部长罗伯?戴维斯博士此前在北京开幕的“2012南非商品展”也曾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南非的光伏行业,在南非设立工厂,在当地创造就业。
       非洲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创新与技术中心(IITC),近年对非洲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据其研究报告,非洲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20年将扩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来源,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如果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发电量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来自水电、14%来自风力发电、14%来自太阳能、5%来自生物能。对于可再生能源,非洲很多国家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南非。南非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劳工组织和社区组织已经签署了《绿色经济协议(GreenEconomyAccord)》。协议规定,到2014年,南非将在私人住宅安装100万个太阳能热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将达到3725 MW。


据摩洛哥大使介绍,摩洛哥王国已经制定(并且已经施行)一项太阳能生产的远大计划。摩洛哥太阳能计划拥有9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设备、工业、研发和培训。根据摩洛哥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要达到2000 MW太阳能发电能力,即42%的能源来自清洁能源。


  不过,开拓新兴市场领域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中国光伏企业对于非洲市场的开拓不仅起步晚,而且存在市场开拓途径单一的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市场开拓形式更多的是通过展会。这种形式成本不高,但是更多的是企业形象的展示,真正成交的项目少。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建立一种销售渠道。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还面临非洲经济和政治局势不稳定,文化差异和非洲市场消费力相对较小的问题。
 

国内市场的开启



对于国内新能源产业来说,企业家们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先后多次批示,要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中电联、国家电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财政部都接到了批示。


今年以来,我国高频度的出台了包括《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和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将确保“六大六小”光伏企业授信额度等,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利好政策,全面体现出了国家支持光伏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还有新能源城市、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金太阳工程、光电建筑等方面的新政策正在启动。


分布式发电是此轮政策中的重点,国家能源局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标准正在草拟当中。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与以往金太阳工程在建设期间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的方式不同,示范区项目将实行固定电价,以实际发电量来计算补贴金额。


对光伏行业而言,仅有政策的支持并不能使企业走出寒冬,还需要得到电网的实际支持。国家电网近日首次“松口”,表示将在支持光伏发电并网方面给予企业实质性支持。国家电网将正式发布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发电并网的有关意见,并公布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相关标准。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于单个并网点装机容量在6 MW以下,且接入电压在10kV以下的光伏项目,将减免包括调试、检测等在内的服务费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投资将由国家电网负责,即免去接入费。


“目前分布式发电面临的最大制约就是并网。这次国家电网的一些规定,都是对分布式并网实实在在的支持。”史立山说,这只是起步,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内市场是否能大规模开启,在于并网这一瓶颈是否能打破。


光伏巨头的“国有化”


自此轮光伏行业全面危机爆发以来,业界在呼吁政府救市的同时,也在纷纷讨论和猜测救助的方式。尽管目前政策频出,无奈“远水不解近渴”,存亡之虞仍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生死大劫。与这些着眼中长线的政策性利好相比,由地方政府注资兜底、全盘接手的“国有化”之路无疑立竿见影。


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CNPV)日前已完成“国有化”,其中东营市国资委作为东营市政府代表,将持有CNPV(东营光伏)51%股份,并拥有运营决策权。


数日之后,国内光伏巨头赛维LDK亦随之宣布,已与江西新余市政府参股公司签订股权收购协议,后者将以每股0.86美元的价格收购赛维近期发行的普通股,相当于赛维LDK此次增发前全部发行及流通股本的19.9%。这一收购价较赛维LDK最新收盘价高出21%,属于溢价收购行为。


从东营光伏开始,光伏产业似乎正面临一轮势不可挡的国有化浪潮,只有尚德电力(STP.NYSE)的施正荣还在抗拒无锡地方政府安排的国资进入。


“国有化”无疑将为深陷巨亏泥潭的光伏企业解除他们债务压力,从而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但国有化带来的隐患也同样巨大。一方面,政府兜底债务,不过只是债务的转移而已,并不能真正消除债务;另一方面,光伏行业毕竟还是一个有相当技术门槛的行业,国有化后,管理层势必大换血,很可能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此外,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机制不灵活、效率较低的弊端,国有化后企业竞争力也面临较大挑战。更让人担忧的是,光伏产品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而欧美市场一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来自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国企在欧美拓展市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因此,一旦光伏巨头被国有化,其在欧美市场很有可能遭遇更多麻烦。


寒冬已至,种种迹象表明光伏产业将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面对生死劫,中国光伏行业的救赎应多方并举,内外并重。 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也是如此,随着新技术成熟和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出现,未来光伏市场的模式乃至上下游生态都将和现在截然不同,政府、企业、行业都应该认真总结过去十年的成就和教训,重振旗鼓,再次参与到全球的光伏市场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