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迫使制造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工厂层面,制造企业面临着招工难,以及缺乏专业技师的巨大压力,必须实现减员增效,迫切需要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另一方面,物联网、协作机器人、增材制造、预测性维护、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迅速兴起,为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各行业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启了智能工厂建设的征程。
我国汽车、家电、轨道交通、食品饮料、制药、装备制造、家居等行业的企业对生产和装配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以及建立全新的智能工厂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几年来,智能工厂的发展非常迅速,行业的销售毛利率也在35%以上,甚至达到40%以上,但是随着智能工厂的企业竞争激烈性增加,行业进入者增加,以及行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等等因素,智能工厂的销售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
2016年智能工厂的总资产急剧上升,增长速度将近100%,这源于2016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些规划都将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国家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2015年智能工厂销售收入达到492亿元,2016年智能工厂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同比增长38%,2017年智能工厂销售收入达到888亿元,同比增长30.5%,市场饱和度达到18.9%。在地区方面,华东地区的销售收入最高,占比达到63.4%,这说明华东地区对智能工厂的建设非常重视,同时对智能工厂的需求非常大。
工业智能化的国家规划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同时投资者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2016年智能工厂的总资产增长率达到97%,2017年虽然有所回落,但是增长率也高达43%。投资者的前景看好使得行业的资产在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总资产增长率也将在30%之上。至2022年底,制造业企业预计21%的工厂将会转为智能工厂。而已开始和智能机器一起工作的行业,例如航天与国防,工业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等,预计将成为这一波数字转型的领导者。
一、智能工厂行业需求市场
人口红利优势不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以前,传统的生产线中人员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劳动人口的供应市场远大于需求市场。而近年来,各地企业不约而同的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由于劳动人口供应的减少,人员对于涨薪的需求逐渐强烈,人员成本逐步上升,而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不少企业出现了内忧外患的局面,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已无法满足工人对工资刚性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紧张的缘故,各地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愈发强烈,三四线中小城市鼓励本地市民在家乡就业,从一二线大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陆续返乡,支援家乡建设,使得大城市的制造业面临劳动人口短缺的现状。
另外,由于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大力发展,应届生在选择工作时都想方设法进入这些行业,不愿在实体制造业发展,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干枯燥的体力活,同时认为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薪水要高于制造业。综上来看,由于劳动人口的供应量无法满足目前市场需求,中国制造业急迫需要一场转型--一场机器替代人劳动的转型。
在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工厂里,机器人将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劳动,“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目前很多企业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机器换人的愿望,一些企业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台。
“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这样不仅降低了劳动人员成本,极大地缓解了人员压力,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国内“机器换人”的热潮已经席卷各大城市,其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带。尤其广东和江浙地区走在最前列,各大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市政府也积极推动智能生产的发展。由此看出,中国各城市对于目前劳动力下降的格局都在思索解决办法,市场强烈的需求愿望促使着机器替代人成为产业线上的“操作员”。
二、智能工厂行业客户结构
目前我国有67%的制造业和62%的航天与国防机构都有智能工厂的相关举措。然而,超过三分之一(37%)的生命科学和制药公司正在利用数字技术,开创新商业模式。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工厂都可能渗透智能化,甚至全智能化。
三、智能工厂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
2017年智能工厂行业有63.4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华东地区,这说明华东地区对智能工厂的软硬件需求最大,超过了全国需求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