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碰撞下,制造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智能化的科技革命。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变,智能工厂正悄然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
“工业4.0”:质量与效率并重
传统的工业正面临着关键挑战,它力求实现柔性化制造以及高效率的需求。而德国“工业4.0”之所以能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描绘了一幅“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愿景。
众所周知,“工业4.0”旨在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这意味着所有流程都需要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有调查显示,实现智能工厂目标的方法的先决条件便是——拥有一个可信赖的、安全的数据连接和获得基础设施,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系统停机时间。这意味着,传感器和其他工厂设备在一个成功的智能工厂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一个智能工厂将需要拥有连接所有设备的能力,包括不是来自传统的工厂建筑。协议的互相操作性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中,最大限度地防范网络攻击,一种体系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体设备效率是另一要求。因此,“工业4.0”的演变更多的是关于机器和云服务之间的交流,它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监控来实现智能操作和接受实时性能数据,以增加现有机器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率。一方面,简化数据的收集流程、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能使数据驱动的决策克服传统的挑战。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的决策在能量、原材料、资金和人员使用上迈向了更高的产品质量、更高的生产效率。
数字化推动工业4.0
当下,在工业领域举世闻名的顶级选手GE,正在由机器制造商向数字化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道路上求索悟真。在这一道路上,GE扮演了勇于“破局”的先行者。
早在2011年,GE就在硅谷附近的圣拉蒙市特别设置独立于整个组织架构之外的软件部门,开始布局数字化业务,并创造了“工业互联网”这个词。
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利用物联网进行大规模工业制造的技术。工业互联网背后的理念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工业,能更精确的处理、传递数据,为企业节省成本,实现工业产出效率的最优。
在之后的2015年,GE发布了全球第一款专属于工业领域的云服务平台Predix,云服务平台Predix的核心功能包括安全监控、工业数据管理、工业数据分析,以及云技术应用等,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系统,Predix不局限于GE自有的机器与应用,而是面向所有的工业企业与软件开发者,他们可以利用Predix开发和共享各种专业应用,与其他数字化相关业务,以及整个IT部门一起集中整合到其中,并一跃成为GE数字化集团,乃至GE整个组织架构下的新宠儿。GEPredix的推出已将近15个月之久,与电信运营商、多家IT服务供应商、咨询公司、以及诸多客户展开合作,也不乏能够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成功案例。
在Predix发布后约一个月,GECEO杰夫•伊梅尔特雄心勃勃地宣布将“软件及相关服务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并使GE跻身全球前十大软件公司行列”作为2020年的战略目标之一。时至今日,GE数字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Predix几乎成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云服务解决方案的代名词,甚至有望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标准。
随后,在2016年11月,GE宣布以9.15亿美元收购世界领先云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erviceMax,使Predix的功能得以进一步强化。今年6月,GE首个海外智能制造中心落户天津,这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它支持GE建立智能工厂的使命,并且将这种远景部署到中国。就在近日,GE又宣布,将成立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利用数据分析、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油气、运输和能源行业等提供先进的检测服务。目前,GE公司已经开始了对用于炼油厂、工厂以及其他工业设施检测的自主无人机和机器人“爬虫”的检测工作。
作为工业企业内的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GE与众不同之处在于,GE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更加瞄准前沿,但是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严密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冒险。GE本是工业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型需要一系列举措。对此,它通过提出新概念来扩大销售,引领行业方向。通过概念引爆行业内的建设热潮,做大市场蛋糕。这样,即使在工业互联网概念广泛传播之后,GE作为概念提出者仍可以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而在受互联网技术的小小打击之后,GE再次扮演了勇于“破局”的先行者,目前开始试点采用敏捷创新模式,鼓励员工学习创业公司的行事风格,借此逾越公司政治、预算周期以及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其他障碍。在数字化领域这样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数的世界里寻求生存与发展,GE的战略无疑是推动了工业4.0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之中,在成本与效率的双重挤压下,工厂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智能工厂发展浪潮逼近的同时,无论是哪个先进制造计划,终将共同助力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