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如何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从打破误区开始

发布时间:2017-06-07 作者:佚名 
关于工业4.0的最大误区是什么?把关灯工厂当智能工厂,把中国制造2025当工业4.0。关于智能工厂建设的最大误区是什么?不考虑投资回报率而寻求一步到位。
    关于工业4.0的最大误区是什么?把关灯工厂当智能工厂,把中国制造2025当工业4.0。关于智能工厂建设的最大误区是什么?不考虑投资回报率而寻求一步到位。
  
    这是11月19日,在第18届中国国际高交会的同期论坛“如何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上,专家给出的观点。
  
    当前,中国及至世界制造业形势依旧不乐观,中国制造业更面临着诸多问题待解。为了让制造业早日走出困境,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尽管内涵不一,但都指向一个目标——智能制造。
  
    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大族激光(002008)曹锋、广州机智云邢雁、深圳德富莱张志勇、OGlass苏波、深圳祈飞唐波、深圳捷迅李志刚。
  
    论坛主题就是“如何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可惜的是,从字面上来看,上台演讲的六位专家都没有切实的计划和接地气的实践来给予说明。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从专家的演讲中获取一个大致的方向,就像我们知道德美中三国三个工业发展主导思想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指向智能制造,都是打造智慧工厂。
  
    而打造智慧工厂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当前制造业主体也就是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和面临的相关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口红利消失。大族激光曹锋强调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产品质量提升、创新加速等,也对工厂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挑战。这虽然是最泛化的问题,但也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智能工厂即是解决方案。人力问题上,广州机智云邢雁以及深圳德富莱张志勇还认为,现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上还有太多工序需要人工,这都是智慧工厂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的第二个重点问题则是数据孤立的问题。当前工厂内部,软件之间,硬件之间,以及软硬件之间,数据不通,包括通讯协议不同,数据格式不同,等等。数据孤立会导致很多问题,从自动化的角度来讲,数据不通就无法实现工业互联,智慧工厂也就不可能建立。张志勇和深圳捷迅李志刚都特别强调数据的互通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生产计划问题。其实到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时,智慧工厂也就基本可以完成。可惜的是,这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最大甚至是最根本的问题。邢雁提出,在当前数据不通的情况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了很多的产能过剩。而张志勇认为,很多工厂出现生产设备空转率高,生产计划不准时等情况。
  
    另外,设备的全生产管理问题也是本次论坛提到比较多的问题,祈飞提出的机器人(300024)集成应用对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以及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其中OGlass苏波提出的AR技术则深入关注到生产现场管理和培训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就进入了第二步,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基本结构模式。
 
 
 德富莱张志勇演讲中
 
    德富莱张志勇演讲中
  
    曹锋提出的是C2B/B2B-CRM-PLM-ERP-MES-智能终端的结构模式。
  
    邢雁则基于机智云平台,提出生产监控,不断升级和柔化生产线,最终实现大数据统筹共享生产力资源的发展路径。
  
    张志勇则建议工厂老板,可以先做透明工厂,实现数据化可视化生产后,再持续改进升级到智能化。
  
    李志刚立足工业互联网,提出工厂在通讯接口协议规范化后,架构ERP-WMS-WCS-LTCS网络平台。
  
    在这些智能工厂的认知里,几位专家就提到了当前工厂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把关灯工厂当智慧工厂,把中国制造2025当成工业4.0。这些认识误区,让一些工厂老板在技改的时候急功近利,想一步到位完成智慧工厂建设;而自动化供应商也容易因此让客户陷入死亡陷阱,就是设计解决方案时不考虑客户的投资回报。两方出现误区的同时就导致需求对接出现问题,“投资有回报,企业才会去做,投资没有回报,没有任何企业会去做。”
  
    本次论坛相较以往,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扩展了智慧工厂智能部分的内容。最基本的,曹锋、邢雁、张志勇、李志刚几乎都提到了三星质量事件,提到了产品追溯系统在智慧工厂的应用。再大一点,即是工厂内部的柔性制造、厂内物流规划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大的,就是基于全社会形成的云端生产力配置思维,这也是多位专家都提到了观点。有一位专家更是提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慧工厂自己就会处理订单,包括接收客户订单和派发采购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