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理念的制造中,尽管自动化制造是重要的基础,但数字化制造并不等同于自动化。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以为工厂要实现数字化制造,必须先实现自动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说要完全实现“数字化制造”尚需时日的话,那么在当下,建筑生产制造业如何通过“自动化制造”,破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是最迫切的现实课题。
而数字化制造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础,正是实现自动化制造。
随着产业化建筑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预制构件生产厂中也将出现类似于其他产业的数字化作业情景,无需人员现场监控,每天,生产制造预制构件的机械设备如同“人”一样,依靠数字定位迅速地“抽”出对应的原材料,并通过自动传输轴,在生产车间内自主循环工作生产预制构件。从制作生产模具到浇灌水泥,从预制构件养护到生产完成出场,只需要极少量的人工即可完成。
在这座具有数字化系统的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内,相比同类型的工厂人员最多可节省50%。
那么,伴随生产车间内不断增加自动化设备,以及逐步减少劳动力,在数字化制造的不断进化中,是否就等同于全自动化?
很多人会以为工厂要实现数字化制造,必须先实现全自动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数字化制造并不等于全自动化制造。
人的生产灵活性不可能被自动化取代
人所具有的生产灵活性在很长的时间内,是无法被机器所取代的。“人与机器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但当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需要对复杂信息的寻找和判断时,可以用机器来替代人。”
既然如此,在数字化制造中,哪些环节才需要机器去代替人?
一般情况下,当需要更新产品或者材料时,工厂需要通过分析后,才能确定停止生产相关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工厂内部需要沟通设计生产部门、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
但这些环节在数字化的PC工厂中,只需要在数字化系统软件中更改数据就能完成。数据一旦调整,工厂互联互通的系统和软件就会实现自动的更新,并调整出新的生产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当出现复杂的信息,并且需要在多个部门或者环节中进行互通信息的即可使用数字化系统,这样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传递数据。
走向工业4.0,管理自动化才是关键
在数字化制造的阶段,通过数据交互,已经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但要衡量是否真正走向工业4.0,不是看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高低,而是看管理水平的高低。实现管理的自动化,需要实现管理上人完全听命于“电脑”,这才是智能制造的未来,卫德数字化工厂就是要追求对工厂的高水平管理。
在工业4.0的研究进程中,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化工厂一直被认定为两大研究主题。其中,关于数字化工厂,被描绘成是一个分散的、具备一定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在实现了数据交互之后,形成了高度智能化的有机体,实现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