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华为的人都应该清楚,想把目前华为的硬件产品数清楚还真的的需要一些时间,最让大家熟悉的可能是华为的手机产品。
但是华为主要靠网络设别起家的,这些产品都是躺在基站,机房,家里不起眼的角落。
2015年,华为收入是600亿美元,约2900亿元人民币。
华为2016年的销售收入挑战目标是818亿美元!霸气!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那么华为得卖出多少产品?生产多少产品?需要多少个工厂?工机哥也不清楚。
不如看一下华为放出关于智能工厂的片子,视频中生产线那些产品你熟悉,欢迎末尾留言告诉工机哥。
华为工业4.0智能工厂
未来的趋势将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紧密联合,21世纪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先进计算机科技都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我们常说的“
智能工厂”。
在华为看来,工业4.0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升行业效率和竞争力,正像蒸汽机、电力和信息化驱动了前三次革命一样,工业4.0是ICT技术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工业4.0的推进,会逐步将最先进的IT、CT技术应用到制造的核心领域,这需要ICT厂商和传统制造厂商紧密结合,建立广泛的合作,联合创新,并率先在部分行业构建样板,树立典范,形成示范效应。
比如在钢铁厂的冷轧过程中,为了精确地测量钢板的温度,传感器必须部署在温度极高的环境中,大大超过传统有线通信的能力,必须采用高效的无线传输技术;而在石油炼化工厂中,存在大量密集的金属管线,对无线信号有比较强的屏蔽效应,这时候就需要考虑绕射和穿透力强的技术,如eLTE。
这些行业上的特殊要求,一方面需要设备厂商深入了解工业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来应对,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多个厂商的优势,组合成适合行业特点、面向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以明白了么,华为从工厂中走出来的产品还是回到工厂为工厂服务。
聚焦智能工厂和智能工程机械
面向工业.0的解决方案中,智能工厂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其通过采用网络化的分布式生产设施,组合成智能化生产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过程。在智能工厂中,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为了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需要考虑对现有工厂的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网络打破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之间的屏障。
华为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将短距无线通信和广覆盖无线通信之间有效配合,也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融合起来实现无缝的接入,最终统一智能工厂的网络,有效地保障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制造云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为智能工厂提供网络基础。
同时,华为能提供面向服务的、可弹性扩展的一体化制造云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大数据分析、存储及计算提供强有力的ICT基础设施保障。
自己能不能为其他工厂提供解决方案,是不是得现在自己的工厂里实现呢?
智能工厂将如何改变制造商们的竞争趋势
制造商们必须更加灵活和多元。类似这样的复杂系统没法完全控制,因为智能机器、订单和工具基于动态数据来进行决策。
有时候,人们没法理解其内在的决策原因。人们必须得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如何控制结果。
企业与竞争者之间必须互相配合。之所以必须,是因为个体化、个人化的生产会通过多方使用的生产平台进行组织:客户、供应商、服务商等等。这种新的商业生态将整个生产过程相互关联起来。
企业的产品会成为一种传递信息与专业技术的媒介。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会变得透明,这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利用这样的机遇,企业必须理解这种新的商业逻辑,建立合作式的商业模型,即便是竞争依旧存在。这能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节省。
作为结果,消费者也负责承担复杂度所带来的部分成本。在过程中,消费者会带来重要的数据,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打造附加服务,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开展业务。
说了那么多,一个工厂设计,生产线设计也是人来完成的呀,如果你是自动化设计的从业者,欢迎留言你参与设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