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中国制造业遭遇寒流,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制造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结构不合理、成本优势不再、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多重挤压,可谓“内外交困”。经过两年左右的阵痛期后,制造业加快产业调整及转型升级,开始逐步回暖。
从制造业PMI指数来看,2017年,制造业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1%以上,个别月份一度达到52%以上较高水平,全年平均值为51.6%,高于上年1.3个百分点;2017年12月制造业PMI为51.6%,已连续17个月高于荣枯线,制造业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图1 中国制造业PMI走势图
从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也可以看出制造业有所复苏,500强企业中245家制造业企业共实现净利润5493亿元,占500强净利润总额的19.42%,是近六年来首次显著反弹。
2017年,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工程机械行业在连续5年下滑后实现大逆转。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40303台,同比涨幅达99.5%。起重机的市场也异常火爆,全年销量同比增涨80.2%。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的销量涨幅分别为44.88%、40.53%、47.4%、36.58%。
其它主要行业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国家统计局1月26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制造业利润增长18.2%,增速比2016年加快5.9个百分点。2017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3%,汽车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钢铁、煤炭行业完成了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同比减少0.25元,降成本效果明显。
制造业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将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指引制造业的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并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品牌、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新材料等产业。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经济篇,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十九大之后,各部委推出一系列制造业相关政策,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同发布《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此外,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e-works认为,一系列的政策指引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使制造业从前两年断崖式的下跌逐步回暖。但目前来看制造业利润的改善和投资等集中在上游行业和龙头企业,制造业的全面复苏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