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珠笔头看制造业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2017-01-12
作者:
佚名
来源:互联网
近日,一则“太钢集团造出圆珠笔头”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为何能牵动众人的心?
我国有3000多家圆珠笔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员,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是,生产圆珠笔的核心材料一直高度依赖进口。在去年年初的一次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研讨会上,“圆珠笔头”被李克强总理提起。一边是钢铁产量过剩,一边是生产不出包括圆珠笔头在内的模具钢,如此窘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迫切性。
据媒体报道,日前,太钢集团完成了笔尖钢制定标准工作;在一家制笔企业的测试实验室里,用太钢集团原料生产出来的圆珠笔芯正在进行第六轮极限测试,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受到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影响,近日来,“太钢不锈”股价一路上涨。
推动制造业升级,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形成了“两头挤压”;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上升,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以钢铁产业为例。低端钢铁产能过剩,但每年需进口大量的高端钢材,其中包括圆珠笔头关键部位的不锈钢原材料。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然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在一次次调整参数和设计工艺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技术突破,完成钢铁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像圆珠笔头关键部位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因此对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极为严格,而太钢出品、用于圆珠笔头制造的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就是“中国制造”在高端钢材领域的一次精彩亮相。
推动制造业升级,还需要培养更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太钢集团在研制笔尖钢过程中无数次的试验,闪耀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技艺高超的工匠们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笔尖钢。由此可见,只要“工匠精神”浸润、扎根于生产领域,“中国制造”必将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