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立库功能普遍不强,大多只有商品储存功能,很少有物流配送功能,更没有生产、储存、配送一体化功能,分散在各个企业中传统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方式为独立体系,仓储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只实现独立存储单一功能,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自动化立体库向高智能多功能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粗放的发展单一功能正规化自动化立体仓库已降温,取而代之的是集约性发展高智能全自动、网络控制、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系列化多功能系统。实现生产、储存、配送系统快捷的无缝链接,无间断连续生产,执行设备实现无缝平滑移载。并实现在线储备与配送功能。
系统的高智能高效率实现,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变被动生产为主动生产,以市场反馈、配送信息为依据,实现在线动态控制、快速安排和合理调节生产计划,满足市场需求。
在线自动化立体库,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枢纽和核心,是物流系统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所在,产、储、配无缝链接把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企业完整的合理化物流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行,面向存储作业和跟踪管理的系统,实现实时质量跟踪管理、实时生产品种跟踪管理、实时配送跟踪管理,实现在线一体化运作。
产、储、配的无缝链接,依靠高智能管理运作程序,实现三位一体无缝链接,上下游设备故障实现预报,程序故障实现在线即时修复,整体系统实现无间断运作。
开发远程故障诊断,提高立库科技含量
执行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是对机械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对运行过程中各参数变化所反映的状态信息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机械构件、自控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进一步查出故障的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自控系统故障诊断还可进行远程自动修复。
随着自动化立体仓库向全自动、高精度、高速度、智能化、网络化控制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的远程故障诊断也变得十分必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从而实现“移动的是数据而不是人”,改变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就疲于奔波的被动局面。
堆垛机的某些故障关系到整个立体仓库是否能正常运行,如载货台升降导向机构的故障关系到堆垛机载货台的安全;运行机构的导向装置故障则威胁到整个堆垛机的安全。货叉轴承故障会造成存取货物的安全,对于用户来说,当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希望能获得供应商及时良好的技术服务,使故障得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和维修,并花费较少的维修资金。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海格里斯已把服务创新提高到企业生存的战略高度,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的信任,已成为市场竞争达到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举措。
由于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异地诊断技术克服了地域上的限制,诊断中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现场操作与技术人员不仅可以获得本地故障诊断系统的支持,也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或几个专家的技术和知识的支持,获得资源共享,大大拓宽了故障诊断系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设计标准化,制造集成化
当今物流市场蓬勃发展,用户对交货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我们供应商、生产厂家尽可能缩短各阶段周期,因而提高设计、制造效率迫在眉睫。提高堆垛机构件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标准化程度是提高两个效率,快速响应个性化市场要求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批量规模生产更具有实用价值,对适应市场经济加强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堆垛机零部件的通用化、集成化、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技术经济性指标的高低,对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要求,降低产品成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不可忽视的利润源泉。
标准化设计不仅提高设计效率而且促进了工艺标准化的实现,在提高加工效率保证质量成效显著专业化生产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必将形成规模,是自动化立体库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搭建数字化平台,夯实高科技水平
基于堆垛机功能特性,组成堆垛机的部件具有结构、功能的相同性,它的结构变化必然有规可循,应用拓扑规律建立参数和几何约束典型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参数化设计不仅能显著提高堆垛机集成化设计效率,有利于缓解任务压力,而且能进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堆垛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设备,属非标产品,个性化较强,但从它的功能、结构、零部件形状分析,同种功能的零部件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外形轮廓特征,可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设计,同时也具备了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条件。针对堆垛机的结构特性,利用Solidworks强大的参数化和特征造型功能,实现堆垛机参数化设计具有可行性。参数化设计不仅能显著提高堆垛机集成化设计效率,有利于缓解任务压力,而且能进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差错,可快速响应个性化的市场要求,对加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参数化设计大量使用内部嵌入、链接、后台运算,因而可实现技术文件的同步输出,是堆垛机集成化设计的有力工具。
抢滩重、微货品极地,创新多样性立库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重工业正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从各类机械制造业到铁路机车、汽车零部件,发展快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利润空间。但自动化物流存取在我国重工业领域的应用还未进展,特别是重型、大型货物的自动化存取系统,在国内仍然是空白,急待开发。
集装箱营运是典型的大重型货物存储模式,尽管标准化、系列化的集装箱形状易于实现自动化存取,但体积与重量带来的课题不是通用公式可以求解的。
在我国,烟草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无人职守,高度自动化,尤其是高度智能化的分拣装备准确高效。但其它微型货品,异性货品领域,如图书业、银行业、邮电业货品的存取装备落后,实现微型货品,异性货品的自动化分拣、存取,刻不容缓。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物流节点减少,储存设施相应减少,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需求缓解,快节奏的物流需要更加快速灵活的存储方式。
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一般采用巷道堆垛起重机,但堆垛起重机制造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只能在固定道轨上运行,占据空间大。采用机动灵活的叉车代替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适用于驶入式、托盘式货架仓库,这一机动性灵活的立库结构简单投资小,见效快,适用于多种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
更加机动、灵活、密集的方式是一种新型全方位自动存取车,采用通用叉车,将有轨巷道堆垛机的货叉安装在叉车叉体上,由叉车发动机驱动货叉,车叉可进入任何位置,由货叉存取货物。由于货叉可双向伸缩,因此,无需转向空间,货架巷道更窄,提高了面积利用率。随着叉车功能的不断完善,高升位叉车的应用,本模式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叉车堆垛机还有利于旧库改造。
超前构思,关注物流基地开发
物流基地的建设要和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物流基地(物流据点)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在市区周边的环状道路附近和沿海地区,建立大型物流基地(物流据点)。为确保城市内的道路交通畅通无阻,以商业地区为中心应设置共同的货物处理设施和停车区。物流基地一般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结点,并且集中大规模物流设施和装备,能够通过规模管理、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实现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尽管我国交通不像某些国家密集拥挤,但从发展观点看,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科学合理的理念,重视物流基地的建设。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已有近50个中心城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
进军非物质产业,展现无形资产优势
当今,世界已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借助“智力资本杠杆”撬动物流业发展,具有现实与战略意义。
第四方物流的提出,是物流服务理论领域的创新和突破。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它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立足于自身,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的物流服务,由于自身利益,对第一二方专注于提高这些物流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观念得到了突破,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专业的物流企业需要能够拿出解决供应链上配置资源、技术、能力的解决方案,由于传统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然而,第四方物流却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互动,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顾客带来尽可能大的价值,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能够真正地低成本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因为第三方物流缺乏跨越整个供应链运作以及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所需的战略专业技术,而第四方物流有能力将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第四方物流为知识密集型模式,第四方物流实质就是将第一、二、三方资源进行互补性整合、优化、集成,规避各自本位影响,以获取物流全过程的效益最大化。
发展第四方物流,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1.提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整合物流资源,由竞争走向合作。
3.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体系。
4.做好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关于“第五方物流”提法目前还不多,但是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开发这一领域势在必行。一般认为,第五方物流是指从事物流业务培训的一方。随着现代综合物流的开展,新模式,新装备,新理念的推出,旧的观念必将淘汰,因此,培训新型的人才必将提到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第四方、第五方物流必将成为物流业发展新的领域。当然,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可以同时从事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的业务,从事第四方物流的企业也可以同时介入第五方物流的业务。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