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到底能解决哪些问题?
在互联网+的风口,各行各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的重排,用户行为的转变,每天都在如火如荼的上演。
在重资产的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这样的变革也同样在发生着,近日在平安租赁制造加工事业部“平安智造”“智造微课堂”线上直播讲堂上中投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刘菁对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产业突围方向做了深度剖析,其从行业、产业链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分析。
进入2014年之后,在制造行业大家都在谈智能制造、智能工程、无人车间、服务机器人、工业4.0,这些全新的概念也正在刺激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机会,那么未来制造业的核心是什么、未来如何走?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找准要点抓住时机呢?
大背景:
每一次的工业变革都是生产方式遇到瓶颈,工业4.0要解决的是运营
每一场变革或者革命能否成功的最关键问题是能否解决现有的矛盾,在制造行业,从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4.0的概念常被提及,那么整个行业所期待的工业互联网到底要解决什么样的矛盾呢?
首先来说,工厂的自动化一直以来都是发展的大势所趋,机器替代人工,除了减少成本之外,也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理解工厂的自动化呢?
对于工厂的自动化,在刘菁看来,从底层到上层主要分为五个层级,底层是消费的硬件,即工业原产线,是执行层和控制层,再往上是运营和管理层,也就是监控数据采集系统;而最上层是ERP系统,而机器人概念是横跨在执行层和操作层之间。
将这五个层级分开来看,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主要是运营和管理层,这可能是基于硬件的软件,用软件指令去控制硬件的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软件更多的承担了调度智能化。
在工业领域,随着需求端差异化、多样化,用人工来实现财产调度一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软件的辅助成为最好的选择。
所以说其实每一次工业的变革,都是某一种生产方式遇到了瓶颈,比如从人到机器是产能遇到瓶颈,而从机器到自动化则是效率遇到了瓶颈。而工业4.0的本质是数据化、信息化、软件化。它所解决的瓶颈是运营的瓶颈。
在制造业下行的情况下,运营的效率往往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提升,因为原材料成本降低有限的,所以只能够更加的精益生产,更能够节省就让效率提高,这样才能够让我的产品会有竞争力,所以工业软件在制造业下行的情况下是变得尤为的重要。
在ERP层,即销售和采购环节,本质上这两个环节是需要紧密相连的,但是在传统时代并没有,而工业互联网则在此产生作用。此外,除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这个架构之外,工业通讯和智能物流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两部分。通讯是整个产业链的神经网络,智能物流是成品仓库的自动化,当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之后,物流也必将呈现出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需求。
那么,这五层架构的市场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传统的执行层和控制层,市场的增量是非常大的,可以达到30%-40%。对于未来而言,制造业正在经历零部件进口替代设备进口的过程,未来的设备进口替代还会持续,再往后就是解决方案的进口替代,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在从零散的小东西向设备、生产线、解决方案慢慢递进。
工业互联网落地,企业面临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显而易见,工业互联网在概念上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是牵扯到整个产业链的变革,针对不同的企业,就需要针对性的实现落地。从落地的节奏来说,主要从三类模型中来看:
第一类,是做成品的企业,如做电梯的、减速器、变频器等等,主要以零部件为主,这类企业如果想拓展更多的业务方向,一般会遇到标准化硬件产品这一问题。一般都是通过分销商、渠道商、代理商销售,并且是面向各个行业,那么对于不同的行业,这类企业是不清楚具体的应用及具体的需求的。
所以简单的来说,对于这类企业来说,未来最大的难点并非技术,而最缺乏的就是对各行业的理解。
第二类,设备类或者机器人系统集成的企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他们做的是非标设备,即所谓的高端订制,这类企业是非常了解整个行业的工艺的,也就是工艺壁垒很强。那么它们未来的方向或者趋势怎样来做呢?
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去理解软件层面,然后去做软硬件之间的协同,其次就是理念问题。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硬件的趋势是越来越标准化、模块化。而软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实现这些标准化硬件的差异化。这对于设备类企业来说是走向工业4.0的必经之路。
第三类,软硬件解决方案商,显然,这类企业是工业4.0路上的先行者,比如在汽车和电子行业都已经有了整条线的解决方案。未来这类企业将在各行各业出现非常优质的龙头公司,并且将呈现各自的横向拓展。
- 上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制造业工业4.0
- 下一篇文章:大规模定制是汽车行业下一个变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