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小姐的豪言扇了某人一耳光
家电行业的女版任志强-格力空调的董明珠小姐,近来大放豪言:“两年后把数控机床做到最顶级”。
同期,某机床杂志发了篇《中国机床行业还有希望吗?》的文章,大肆宣扬中国机床末日论,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老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此乃一家买办杂志诋毁国产机床的惯用招数,无需惊慌。是不是买办,去LOOK这本杂志的广告主们是谁即可。
董小姐对机床行业的憧憬,无异于狠狠打了这家杂志一记重重的耳光。年产值过千亿的家电大佬的企业里,国外顶级机床比比皆是,也用了不少国产机床,董小姐的切身体会是:这些顶级机床不过是纸老虎,咱们中国的格力人,两年后就可以追上。
格力车间内的慢走丝机床
说明什么问题?中国机床和世界顶级机床之间,只不过隔着一层窗户纸,胡说中国机床落后一百年的人,该拉出去枪毙一百次。
二、格力完全有可能造出顶级机床
这层窗户纸是什么呢?主要是理念和管理的落差。
世界上的机床企业,大多数是装配型的企业,有能力制造床身等部件的厂,已经算是大厂了。什么是装配型的企业?就是采购标准化的功能性部件,委外加工非标准的部件,企业只进行装配作业。一些世界级的高水平机床企业,不过是几百人,甚至是几十人的小厂而已,比如德国SHW、西班牙萨亚、日本安田、瑞士威力铭等等。
所以,机床的水平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呢?机床水平=设计水平+功能性部件的水平+外协加工部件的水平+装配水平。
格力能不能做好这四项呢?国产机床目前的问题又出在哪个环节?
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买到世界上最顶级的机床部件。海德汉和西门子的数控系统,德国睿克斯、GEM电主轴,瑞士施耐博格线性导轨,瑞典SKF和德国舍弗勒轴承,等等,应有尽有。中国在功能性部件上的确和国外差距比较大,原因其实并不出在技术上,以后开个专题来讲讲。格力的全球采购体系,可以买到上述的一切,其他国产机床企业也可以买到。国外机床企业,同样也是全球采购机床部件。
外协件的水平可以靠企业的品控能力来把握。这项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强大的格力不是问题。而对很多连精益生产都没有听说过、ISO9000是买来的、采购渠道腐败成性的机床企业来说,是个大问题。
国内有很多铲刮水平很高的技师,这么说吧,中国装配钳工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但是,还是因为理念和管理的原因,很多机床企业的装配缺乏标准作业的流程,品质管理非常低下,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整机品质低下,即便用上了许多高大上的部件。格力空调的品质享誉全球,源于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基于此,老金会给格力装配机床的品质投上一票!
剩下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水平。中国工程师的能力其实很强,他们有能力设计出地球上任何人造的产品来,熟练应用有限元分析,知道怎么克服温升对机床精度的影响,但因为企业在市场、运营、经营理念上的偏差,使得他们的能力不能得到发挥。绝大多数国产机床企业不去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不愿意在基础设计上投入,而是一味的复制+粘贴,这是对中国机床设计师聪明才智的摧残。格力能否在机床行业有所作为,关键在于研发和设计。据说格力有近一万名研发人员,机床方向的研发人员大多来自沈阳、大连等原国有机床企业,经费充裕,假如格力能拿出攻克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等空调核心技术的拼劲来,并在产品上马之前做一个完整的精益3P,那么,老金再给格力投上一票。
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只要理念和管理领先的格力足够努力,完全可以造出优秀的机床,其他的中国机床企业只要端正思想,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样可以造出一流的机床,事实上,有些机床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格力进入令人瞩目的机床业,可以当一条非常给力的鲶鱼,是件大好事啊。至于格力跨界的风险,不在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
不要跟我扯什么用了某某国的部件就不能说水平高,就不能算国产的废话。只要整机厂是中国企业,就是中国造;只要整机是中国造的高水平机床,就是高水平的。用了外国部件又怎么样?老外给中国人打工不好吗?
三、两年的期限有问题
可是,时间点会是两年吗?不可能!
衡量一款机床是否够顶级,主要看四点。一是功能,二是精度等级,三是精度的稳定性,四是质量的可靠性。第一点和第二点很容易判断,第三点和第四点则要靠时间来验证。我们常说,机床好坏看三年,对机床水平的评判是由用户来做出的,而不是自己。
格力用两年时间造出机床,没有问题,但是要造出一款被用户认可的最顶级机床。至少需要五年!
假设格力机床成功了,对于中国机床行业,是天大的好事,格力的成功会给机床行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供应链的管理,这会比海天的成功影响大很多。对于那些不思进取的企业,则是坏的不能再坏的坏事,因为,他们的末日要来临了。
作为工业设备的集成商和ELM倡导者,老金希望董小姐开庆功宴的那天,能够想起这篇文章,然后授给老金某区域的独家经销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