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27日,在e-works主办的“ 2009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上,e-works记者采访了Delcam(中国)公司技术总监翟万略先生,翟万略先生从事CAD\CAM应用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咨询工作十余年,在高速、高效加工、五轴高安全性加工以及数控机床在线质量控制和自适应加工方面有丰富的实施经验。
记者: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开始的一场经济危机已渐入尾声,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您认为对中国制造业及Delcam公司带来了哪些影响?
翟万略:就Delcam公司而言,2008年11月开始真正地体验到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比如客户推迟订单等问题。但是这种现状持续到今年3月份之后,从软件销售收入、客户变化等方面来看,有了非常大的转机。从3月份开始,Delcam对市场的投入逐步加大,到目前为止,产出已基本与去年持平,通常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更加理想,因此总的来说,相比去年有所增长。
以往企业采购软件并不积极,但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企业在调整过程中,都加大了软件的投入。比如在汽车制造业CAM应用中,Delcam国内最大的客户一汽公司就进行了软件增购和升级;另外,奇瑞瑞鹄模具在08年持续投入大约5个亿扩建汽车模具生产规模,还包括CAM软件等;比亚迪在深圳、惠州等地建立新工厂同样需要大量的采购CAM软件。可以说,金融危机对国内的企业来说,可能是静默期,但也可能是投入期。
在航空制造业方面,Delcam也有新的产品支持,以往国内企业对精密制造的概念不清晰,只是买入设备和软件后作为工具来使用。Delcam要做的是将软件工具上升到软装备,从整个体系上来扶持企业。Delcam在精密制造领域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Delcam NC checker、数控机床在机检测(Delcam OMV)、自适应加工等。对于做高精密制造的企业来说,未来几年将逐渐开始实施这项技术,投入将会加大。
Delcam的客户群大量使用高速设备、五轴加工设备等,群体较为高端。面对国内蒸蒸日上的汽车产业、航空制造业等,需求十分大,从产品先进程度上来说,决定了Delcam受到的影响较小。
在这次危机中,Delcam还获得了很多新的机遇,拓展了更多的领域,比如制鞋业。在制鞋行业Delcam有专门的解决方案Delcam Crispin ,以往有些制鞋企业认为传统的制鞋技术就是基于手工,但现在完全基于3D技术手段,包括从产品评估、预估、上市前销售的样品整个过程,都可以使用虚拟技术。制鞋业从08年开始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包括受到了反倾销等等,但这个过程中垮掉的企业主要问题是本身积累不够、技术发展落后造成的。经济危机也给了他们很多反省。因此,从08年到现在国内知名制鞋企业都有意向采用先进的CAD\CAM技术来提升竞争力, 而且在该领域不乏成功客户。
另外,在牙科领域,Delcam也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予以支持,去年既是一个起步阶段,也是逐渐被这些企业认同和接受的阶段。
总的来说,这场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还是应该持乐观态度。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技术含量低或者信息化应用落后的企业,这种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产品,没有将信息化转化为产能,发展欠思考。而那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相对来说得到了发展。
记者:在两化融合的趋势下,您认为对企业信息化有哪些促进作用?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翟万略:过去谈到信息化,经常会提到很多失败的案例。这两年有了很大转机,当然,这种转机是基于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我认为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架构,不仅仅有PDM系统,有ERP系统,还有很多支撑企业业务的信息系统。从CAM角度来说,需要从细节方面支撑整体的信息系统,数控加工车间单元信息化,是企业广域信息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有很好的CAD/CAM系统,
好的CAD/CAM系统可以避免出现缺失环节,使得数控加工过程受控。另外,在数控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制造时,要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多采用自动化技术,比如采用自适应加工NC Checker技术等,即使整体应用不是很成功,但是注意到了很多细节,也减少了很多损失。从两化融合角度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信息化工作既要从整体架构上稳扎稳打,更要注重细节技术的提升。
记者:随着CAD/CAM等数字化技术走向成熟,您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企业的CAD/CAM技术应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也请您预测一下在下一个十年里会有哪些新的发展?
翟万略:目前CAM技术发展到基于三维模型、基于特征技术的阶段。从整个CAM行业的应用情况来说,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比如CAM的数控编程系统,从APT语言编程到曲面编程,再到实体编程,经过了两个跨越。
从Delcam PowerMILL的发展以及以后软件规划方向来看,CAM将更多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比如FeatureCAM,是完全基于特征。这种智能化包括很多知识库的应用,比如刀具、材料、工艺知识库等,零件导入进去,可以自动的识别特征、自动选择刀具、加工工艺、生成加工代码,这种情况在过去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智能化是CAM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
高速高效加工、自适应加工等都是基于完善的工业知识库来实现的,这也是CAM技术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是应用细分,当智能化到了一定程度后就要细分,比如针对汽车有专门的智能化车铣软件、车铣复合等,对软件功能的要求达到专业细分,“一个软件包打天下”的这种做法将不会太现实。专业的软件解决专业的问题,也是未来软件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在您经历过的制造企业信息化项目中,您是如何评价CAM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和贡献的?
翟万略:我们说到制造业信息化解决过程,最早出现的是基于二维图纸的2D CAD,然后是工艺信息化CAPP,后来出现了三维CAD技术,但将CAD模型作为可用的、能服务于现场的模型必须依赖于CAM软件来实现,CAM软件在信息化过程中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
丛产业发展来看,未来将更多的基于三维CAD模型的数控加工,让整个信息化手段更加完整。未来的CAM技术也会逐步兼容三维模型技术,比如公差处理等,让CAM技术成为制造的工艺信息载体,使自动化更加协调,真正的实现无纸化。
记者: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贵公司有哪些针对性的战略调整?贵公司的解决方案将对中国制造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支撑和帮助?
翟万略:今年10月,Delcam推出了PowerMILL 10版本,包含更多的在智能化技术和硬件技术的结合,还有多线程计算技术等等。目前的零件模型已越来越大,比如过去做汽车保险杠及内饰件的模型,是经过拆分来制造。现在Delcam PowerMILL采用的方式是将模型作为一个整体,因此计算量非常大,很多软件不支持这种大运算量的模型,而Delcam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从Delcam PowerMILL 10版推出至今,可以采用64位计算机,采用多线程、多CPU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大模型、高精度运算的需求。
另外,在可靠性方面,包括机床的安全、加工工件安全、刀具安全等这几项内容多位一体的可靠性。在数控编程时,编程人员可以在软件环境内完整地对过程进行仿真、碰撞处理、包括过切检查等处理,通过种种方式,来保证加工安全。安全性是Powermill在领域内的一大特点。
而且,Delcam拥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保证工艺的稳定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通过OMV在线质量控制,做到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工艺评测,确定下一个工序是否进行,等等。这些新的功能和技术给企业提供了保障,很多企业应用Delcam新版本的软件,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差错率大大降低了。
记者:您对2010年的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增长情况预期如何?您认为明年信息化市场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贵公司明年的市场推广重点是什么?
翟万略:从Delcam产品线来考虑,由于我们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因此对于这些行业要进一步拓展。比如造币行业,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造币行业都已经买了Delcam的ArtCAM软件,因此需要从软件深化应用方面让用户得到更大的价值;在设计领域,比如在制鞋和工业设计方面将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在牙科、医疗领域,也会相应的投入产品经理来负责行业的开拓;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将从产品本身结合CAD/CAM技术做进一步推广;对于航空、军工行业,我们将大力推广自适应加工系统、数控机床在机检测、NC Checker等对精密制造非常有效的工具。
除了上述的领域,还有企业对专业服务需求的增值领域,我认为都是Delcam的重点。Delcam目前在中国直属办事处有9个,加上专属代理商、渠道代理商等,希望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明年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后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翟总对CAM技术的阐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肯定了CAM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充当的角色和带来的价值,他概括说:“企业需要广域信息化和局部信息化两项并重,并用局部信息化结合广域信息化才能真正将信息化事业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