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其它

WIMS嘉宾有约 |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我为“中国制造”代言

发布时间:2017-12-24 作者:佚名  来源: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关键字:董明珠 智能制造 
谈到“铁娘子”、“霸道女总裁”,大众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董明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红企业家,她始终在风口浪尖中勇往直前。
    谈到“铁娘子”、“霸道女总裁”,大众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董明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红企业家,她始终在风口浪尖中勇往直前。
 
    对于大众来说,她是一个颠覆者,颠覆了人们对于女性和商业领袖的认知;同时,她也是一个捍卫者,像卫道士一样坚持用品质捍卫中国智能制造业的荣光。
 
    2014年,《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亚太区榜单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名列榜首。
 
    从2012年董明珠全面掌控格力电器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内,她把格力电器的营收做到了1400亿,仅仅依靠空调一个品类,就把格力带进了全球50强企业的名单,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史无前例的记录。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在出席全国两会时,多次被记者问及怎么看待中国人争着去日本买电饭锅和马桶盖。对于喜欢挑战的董明珠来说,这是不能忍的事情,“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悲哀,中国的智能制造业没理由连个电饭煲都做不好”。
 
    实际上,董明珠多年来都把制造业智能化当做集团重要的发展战略,在她的布局下,格力早在2012年就已开始筹划“智能装备”,从改善工人安全环境开始进行工业自动化改善,再到提升公司的成本与效益,未来将会把智能制造技术推向世界。
 
    是什么让格力一直走在智能制造业的世界前沿?12月7日,在南京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将与您一起畅谈世界智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智能制造升级不能靠买买买
 
    广东本土的自动化设备乃至机器人主要有系统集成商、自主研发商这两大类。前者规模大但技术“轻”,后者的核心技术、配件,则多掌握在国外先进厂家。更快让企业进入智能制造的路径,自然就是购买国外相对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人等设备,但董明珠认为,支撑机器人运作的核心部件实现自主研发后,才是真正的“亮点”,供给侧改革利用的不是别人的技术。
 
    董明珠曾在公开发布会上向媒体表示,如果想快速实现智能装备的“大”,唯一的选择就是买别人核心部件,“但我们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现在我们推广和流行的是走出国外‘买买买’,我相信没有人说你买来的是先进的技术。买了别人的技术,就有了市场,但这个市场也是会被淘汰的。”在她看来,供给侧改革要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输出自己的品牌,这才是中国制造“希望看到的结果”。
 
    对于用几百亿元收购外国的产权,董明珠表示这是短期能赚钱的方法,但并非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在供给侧改革时代智能制造靠自主研发才符合定位。“我从来不认为买一个技术,能让一个企业成长大,因为它没有多大的胸怀,没有高瞻远瞩的思想。”
 
    没有传统产业就没有今日的时代
 
    近两年,随着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以性价比模式杀入家电产业,传统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关于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的讨论容易发酵,董明珠领导的格力也与互联网企业产生了不少观点碰撞。
 
    谈及格力与互联网性价比模式的红利差异,董明珠提及了“微笑曲线”的理论:“可能现在大家都愿意追求两头(设计和销售),但格力恰恰愿意追求底端(制造),因为只有底端才能支撑起两头,否则两头是不存在的。”董明珠还表示,她不认为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之间是矛盾关系,更不是脱节的,因为传统产业是根基,没有传统产业就没有今日的时代,而互联网改善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服务方式,可以助力传统企业更好的发展。
 
    “当下中国的产能落后,供给侧的改革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的升级,而是从根本上来解决,那怎么办?所以要自己拥有模具,和一系列空调需要的技术保证。我希望把它扩大化,推动智能制造的工业化进程。”董明珠这一番言论,也透视出格力迈入工业自动化体系和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初衷。
 
    董明珠进一步指出,有别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格力多年的制造经验让其对工业逻辑非常了解,以这样的基础涉足这个领域,将帮助中国制造业进行提升,与此同时,格力将获得的可能是一个几千亿的市场规模。而在工业创新过程中,非常依赖模具的打磨技术,格力凭借多年的工业经验,将为行业起到带头作用,打造出造福于中国制造业的工业体系。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