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本网动态

圆桌讨论: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5-11-30 作者:e-works整理  来源:e-works
关键字:智能制造 
2015年11月10日,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承办,武汉•中国光谷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光谷光电中小企业产业协会协办的主题为"全球制造业的智慧转型之道”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论坛”在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成功召开。会上邀请了来自广州生益科技CIO周嘉林、长飞光纤光缆副总裁闫长鹍、明匠智能总裁执行董事沈善俊、思科制造行业首席架构师王锦、戴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姚吉松等行业资深人士就"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展开讨论,本文根据圆桌讨论内容整理而成。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

(从左往右)

主持人:e-works总编黄培博士
广州生益科技CEO周嘉林
长飞光纤光缆副总裁闫长鹍
明匠智能总裁/执行董事沈善俊
思科制造行业首席架构师王锦
戴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姚吉松

    黄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突显,推进智能制造能否成为企业转型的金钥匙?不景气的企业和行业又该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呢?

    周嘉林:我们企业与长飞光纤公司类似,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就我们企业而言,智能制造并非企业转型的一把万能钥匙。不同企业需根据自己企业所在行业,所在市场的需要,寻找适合自己企业不断发展的道路。

    闫长鹍:我对周总阐述的观点表示认同。

    沈善俊: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的确很明显,我们需要以推进智能制造的方式,掌握优势资源,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业竞争力,找到最适合企业的方式,然后再进行深入地探索。

    王锦:虽然我们既非IT企业,也非制造企业,但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我有两个观点:一是当经济下行明显时,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改善企业很好的方式。二是现在传统的经济形势发展不是很好,每个企业都会想到转型,例如推进智能制造,拥抱互联网等,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特别是信息领域丰富的地区,可以进行大力的挖掘,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回报。

    姚吉松:我觉得应该对实体经济要有信心,政府是需要实体经济来支撑的。所谓的危机,也隐藏着机遇,我们不要把“危”放大,应该看到那个“机”,抓住机会,转危为机。

    黄培:国外有个人说:“只有天最黑的时候,才能看到最亮的星星”,所以只有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我们才需要转型。各位如何看待当前的工业4.0、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热潮?企业应当如何务实推进智能制造?

    王锦:从我公司服务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几个热潮都存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都在谈论互联网+、云等热点,这些热潮是不断出现的,每个企业都需要清晰地规划自己公司的战略目标。例如,我们跟戴尔公司合作的一个广告,做私有化的时候,在市场上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是面对这些压力,我们蜇伏了两年,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行,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姚吉松: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外面越火热,我们越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当你的方向发生错误时,越努力,你出现的问题反而会越严重。针对工业4.0、智能制造、物联网,我们要做到冷静地思考,要与企业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朝着正确方向前行。我们要透彻理解互联网对我们行业所造成的影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工业4.0?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物联网?还要知道问“Why”,以及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最后一个还是“HOW”,前进方向对了,架构也就对了。所以千错万错,方向不能错,架构不能错。

    黄培:现在很多错误观点大行其道,这让我联想到了制造业群里面一直在批驳的一个观点——互联网+制造业等于工业4.0。群里的专家可谓群起而攻之,但是这样错误观点的文章却被广泛传播,现在传播文章太容易了,所以有时候搞得大家不知所从了。

    沈善俊:我认为热潮现象的掀起是有好处的,表明了国民的一个关注度,真正地落实到制造业来看待热潮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务实的一个方向。

    闫长鹍:工业4.0、中国制造2025都是政府领先于企业掀起的热潮。很多企业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但是政府却已经很热了。然后政府就会逼迫企业朝这方面发展,我们与德国正好是反过来的。德国企业是循序渐进地从工业2.0、3.0再到4.0。到工业4.0后,政府觉得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就去推进企业向工业4.0发展。反观我们国家,企业正好是倒过来的,企业觉得国外的东西不错,拿过来直接使用,没有经过工业2.0、3.0到工业4.0的过程。这样将导致我们企业无法正确认识工业4.0。又将如何样结合自己生产实际来推进工业4.0呢?工业4.0的推进,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查看资料,大规模改造自己的企业,这样会使企业死得更快。要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找到自己企业的痛点,然后再来改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说从工业2.0、3.0,一下就到工业4.0。政府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以前拼命做大产能,现在不提倡了,政府可以指出企业推进的方向。

    周嘉林:现在出现的热潮,我觉得要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企业该如何务实地推进,首先企业需要搞清楚其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不能说企业今天有一个好方案,今天就花钱开始实施。如果企业已经清楚地知道其在市场上所处位置以及当前的市场现状,又该怎么做呢?首先确定发展的方向,然后按照步骤慢慢实施,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月份黄总带我们去德国安倍格工厂做调研,发现我们企业要达到工业4.0还需要大概15年的时间,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黄培:所以大家要知道如何去推进工业4.0和智能制造。我们去了德国的质量检测机构,这是我们此次德国考察的最后一站。在这个检测机构,高杰副总裁用一个波浪图做了个很好的总结。第一波非常高浪,然后有一个退潮,退到比刚才低一点的谷底,然后波浪走向平衡。企业发展也会像抛物线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长,我们企业离工业4.0还有多大的鸿沟,估计还有10年,这张波浪图可以启发大家正确理解相应的技术。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关于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的企业,其智能制造的策略和着力点又有何差异呢?

    姚吉松:对这个层面不是很了解,结合前面讲的,包括刚才闫总说的市场热潮,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个好处。因为整个企业的发展要变革,要提升效率,其实有没有这个工业4.0,有没有中国制造2025都是一样的,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促进一些僵化的人、物、流程的触动,借助这个大势,根据不同的企业,找到不同推进点,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可能在一个僵化的体系和思维下,或者整个大的环境下,这种变革需要非常大的努力。我不是从事制造行业的工作人员,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感想。

    王锦:比如说三一重工做了一个智能设备,把这个智能设备连接到云,这个智能设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企业生产的模式进行了个性化转化,使三一重工的生产成本下降了30%。这个设备可以收集机器的开工状态,统计收集的信息,可以清晰了解三一重工在全国各个建设地点的生产状态。因此可以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下达下一年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副总理马凯去三一重工公司看到的数据,比统计局的数据还准确,甚至于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状态。我们作为IT公司,希望服务的客户,通过企业制造的产品进行信息化改造,能够让企业看到自己的产品在一线的状态,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跟三一重工交谈时说到,他们其实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做交易——工程机械能力的交易,这可以开拓一个更大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改造我们的产品,变成一个智能产品,联网的产品,可以为我们企业开拓一个更大的市场,这是我们做IT希望做的事情。

    沈善俊:我是从项目开始做起的,所以必须偏软件,但是也服务过跟机械相结合的行业。我的理解是不同的行业,在近五年可以产生不同的需求来应对市场。以我所熟悉的汽车行业来说,现在汽车行业的差异化,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已经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化,进行到一个多样化生产化的推进模式。比如说制造行业,我们可以针对流程,从1减到0.8。

    闫长鹍:不同行业,看到的东西差异很大。以实施B2B、B2C的企业为例。有一些实施B2B的企业,产品非常的单一化,长时间不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实施B2C的企业不一样,它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相应的产品,尽快拿回成本。定制化的产品需求会很多,通过不同的需求来进行智能制造。在我的理解中,一个老B2B的企业,有很多老的产品,几十年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现在的着力点是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方向。

    周嘉林:我们两个企业在这方面很相似,我们企业实施的就是B2B,搞了十几年的精细化,同样面临了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效益等问题。现在我们如何运用智能制造的标准来衡量流程或是流程分析、需求分析,由于衡量的标准不一样,要求也会不一样,这跟原来实施精益的标准不一样了,如果现在还按照标准来衡量,能够找到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投入资金。

    黄培:我认为最好的企业,是能够用类似于大批量的方法来生产个性化的生产,不管是海尔,还是尚品宅配也好,他们不是把全部的产品做个性化的,比如说红领。在红领定做一件衣服,可以在数据库中根据自己的身形找一个标准化的数据,然后再进行定制。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在向“定制化,互联网+”靠拢,真正走向精细化、智能化,精益化。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