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智能化和软件融合 实现智能制造的必要条件

发布时间:2016-12-15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化 智能制造 软件 
德国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出席某活动并发言。他认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这不是中国制造业根本的目标;今天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去思考六个字,过剩,倒逼,颠覆。必须要凤凰涅盘,在倒逼机制下实现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的超越。
    德国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出席某活动并发言。他认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这不是中国制造业根本的目标;今天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去思考六个字,过剩,倒逼,颠覆。必须要凤凰涅盘,在倒逼机制下实现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的超越。
 
    以下为发言实录:
 
    很高兴能够分享全球视野对中国制造业,中国智能制造的启发和意义。我说非常高兴,第一菲尼克斯是来自德国企业,我们是100%中国人的管理。
 
    技术发展的趋势到了今天这个阶段一个必然的数据,第二,是德国制造业,德国的先进制造业去向未来去捍卫新的领导地位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第三个,也就是德国制造业的危机意识。
 
    作为一个整体的所谓的整个产业去思考,当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和趋势去改变整个全球制造业蓝图的时候,德国人的回答是什么?要站出来重新去拥抱新的颠覆性技术,重新去思考如何去颠覆技术,去引领未来新的制造领导力,我想这是德国工业4.0三大最根本的三大诉求。
 
    在过去3到5年,我们从相应意义上的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德国工业4.0慢慢回到作为一个智能去改变整个制造业的版图,从工厂到智能的产品,到智能的服务,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去思考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今天我们谈到的是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在过去3到5年,大家可以看到德国工业4.0一个非常非常独特的特色:
 
    第一工业4.0的提出是整个得到产业驱动的数据,德国产业界行业协会说,我们要去引领未来产业的变革,但是你会发现德国和中国也是有相同的地方。
 
    政府要引领,我们说不行,也不仅仅是产业的诉求,也应该是德国的国家战略,因为工业4.0的成败将会决定德国工业的未来,也包括德国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说第二点是政府的引领。
 
    第三个,我们不管是产业还是政府,市场导向仍然是德国工业4.0,整个产业驱动一个最根本的机制,最后一个,不管是产业还是我们政府如何去呼吁,最终落脚点是企业,不管是菲尼克斯还是其他的企业,把推动工业4.0作为根本。
 
    我们要推动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是它不是中国制造业根本的目标。如果我们来推动中国智能制造,我们要回到中国制造业今天的机遇和挑战,今天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去思考六个字,过剩,倒逼,颠覆。必须要凤凰涅盘,在倒逼机制下实现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的超越,中国的智能制造架构是一个复杂的架构,和所有战略相比它的面和光度深度是不一样的,它将真正改变整个中国制造业所有的环节。
 
    但是有三个根本的要素我认为:
 
    第一,就是一切数字化,当一切都数字化的时候,我们上天入地的梦想才有基础。
 
    第二,软件是什么?软件就是把个人的智慧,团队的智慧、产业的智慧用软件去重新定义制造业,在我们走向大国重器的过程之中,软件会越来越成为支撑中国大国重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的力量,最后才能够让整个的价值链和生命周期变得可以集成,可以透明,最终才能够实现我们所讲的真正地可自主,透明化的所谓的智能工厂和智能生态圈。
 
    你会发现在我们走向智能制造过程里面,边界在打破,跨界融合是智能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当我们在推动智能制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过去传统的边界都会消失,新的跨界融合的战略和竞争力将会改变的未来,对我们的自动化行业来讲,对企业来讲菲尼克斯做了什么,一定要把智能化技术团队和软件技术团队合起来才能真正引领智能的未来。
 
    如果你的团队不能融合,你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融合,所以我说跨界融合不仅是对外的融合,也是对内的融合。
 
    同时未来的智能制造是三大工业技术的结合,今天我们谈信息技术,我们谈智能技术,但是大国重器,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没有以创新和品质为引领的工艺技术的坚守,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真正地未来,所以我说我们必须要把三大IT技术,工艺技术为技术,信息技术我们要拥抱它,这样中国制造业就有未来。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