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举行的全国智能制造发展联盟2015年成员大会暨“互联网+制造创新”高峰论坛上,树立“互联网+”制造创新理念,集中产业力量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指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出台系列措施推进“互联网+”制造创新,并把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
工业行业智能方案蕴含巨大商机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面临一系列挑战,制造单元如何连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系统如何与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多年前老旧设备上的数据如何采集、传输、处理?研发、生产、仓储系统如何有效对接?这些都需要一批行业解决方案企业来参与,这将会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巨大,市场高速增长。有机构预计,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将超过三分之一。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56%,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远超15%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速。当前,我国企业正在同时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由于我国的工业门类全球最齐全、最复杂,不同工业行业、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发展不平衡,因此,还没有任何一家国外的服务商可以提出比较适用的行业性系统解决方案,而相比较而言,本土解决方案企业更熟悉自己的市场。
安筱鹏认为,对于千千万万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在实践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需要一批有技术、擅实战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面向智能制造的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实施方案、关键装备、核心软件、数据集成、流程优化、运营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要把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作为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着力点。在国内橡胶轮胎行业,由于有青岛软控等一些提供智能工厂“交钥匙工程”的企业,显著提升了我国橡胶轮胎行业整体竞争优势。在电子信息行业,深圳雷柏科技通过为行业提供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推动我国键盘、鼠标、遥控器、导航仪等劳动密集型电子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
本土智能制造方案企业崭露头角
近年来,国内来自工业软件、智能装备、零部件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青岛软控从提供橡胶轮胎配料工序的控制软件,逐步延伸至配料辅机、加工设备等硬件产品,再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无锡贝斯特从提供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为提供汽车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系统解决方案。石化盈科、启明信息、宝信软件、徐工信息等从制造业总公司中剥离重组,成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此同时,地方工信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如何形成和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进行着积极的研究探索。浙江省在推进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支持成立了一批装备电子重点企业研究院,培养出一批各具发展特色及竞争实力的解决方案厂商。
面对当前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广阔市场,面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面对尚未被国际跨国公司垄断的新兴市场,许多国内企业纷纷拓展业务进入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在实践中能力不断提升。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做强传统的装配型搬运机器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仓库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业务。阿里推出“淘工厂”业务,通过线下工厂数据化、工厂产能商品化的模式,从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演进为提供用户深度参与、供应链高度协同、迭代式创新的制造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安筱鹏对这样一批本土智能制造方案企业的创新路径予以肯定,并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培育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产业联盟发展,开展试点示范,把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作为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抓手。
树立“互联网+”制造三大创新理念
安筱鹏指出,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电子信息等多个技术和专业领域,涉及技术、数据、产品、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咨询、实施、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技术体系、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仍在不断演进和探索中,需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部委、地方、院所、协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积极探索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我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三大创新理念:一是把集成应用作为突破重点。德国工业4.0提出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我国两化融合评估标准把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创新引领四个阶段。集成是形成和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的关键,能不能解决工业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与经营管理、设计与制造的集成、产供销的集成等一系列问题,是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把数据流动作为创新灵魂。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要素。数据的质量,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水平,乃至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形成,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数据的自动流动,形成智能数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定制带来的成本、质量、效益等问题,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对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而言,能不能把各种生产装备、工艺生产、经营管理、客户需求等各种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传输、加工和执行,能不能构建面向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方案,是解决方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三是把能力提升作为发展主线。能力是相对于挑战和问题而言的,在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的时代,工业企业不仅不能忽视提升传统能力,更需要面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的创新、调整、优化,最终都要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化为质量、效益、服务以及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等的提高。这是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核心目标,是对既有发展模式和组织业态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