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德国工业4.0“教父”孔翰宁详解智能化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5-11-03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制造 工业4.0 
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10月22日举行的一次公共政策圆桌会议上,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孔翰宁以《从工业4.0到智能服务的世界:数据驱动型的经济转型》为主题发表演讲。

    有“工业4.0教父”之称的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孔翰宁日前来华与中国信息化领域顶尖专家交流。在工业4.0支持下,德国工业正在加快转型智能服务业的新动向引起中国业界广泛重视。

    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10月22日举行的一次公共政策圆桌会议上,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孔翰宁以《从工业4.0到智能服务的世界:数据驱动型的经济转型》为主题发表演讲。

从智能生产到智能服务

    孔翰宁在演讲中表示,工业4.0的定义在德国也几经调整,金融危机之后,德国制造业刚开始关注的重点是生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经受30%~40%生产订单收缩的打击,照样顺畅发展。之后,基础设施在环境友好、符合人性化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需要企业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工业4.0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建立智能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必须建立在数字化平台之上,同时需要智能的底层技术架构来支撑。

    德国工业4.0从2011年正式提出已经历了几次升级,其已从制造业扩展到智能服务,智能数据驱动智能工厂的生产再到智能产品及智能服务,形成了一个平台,让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新的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他提出基于CPS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大趋势包括,第一,数字推动目标任务;第二,万物互联,物联网进入到工厂;第三,不仅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而且重点放在传感上,传感器的成本越来越低,还有智能数据,然后将会有人工智能。他预计,德国5年后会有15%的企业会到达工业4.0描绘的前景,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

    孔翰宁在介绍了德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个历程后指出,在新兴技术驱动下,新的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或者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正在不断融合。德国工业4.0研究的重点首先是放在制造业,但紧接着重点就放在了智能服务方面,通过数据驱动智能服务,把其他不同的行业联系起来,同时还推动社会创新。工业4.0的创新不仅将让企业受益,同时也将惠及全社会。

立足国情全面推进中国智能化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刘希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做了重点发言。孔翰宁说,工业4.0在实现上并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在这两条路径上,政府扮演的主要角色都应该是制定相关的框架、完善基础设施。这一点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余晓晖表示,中国的智能制造也应该围绕“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进行。目前中国制造的智能化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单点的智能化,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其二是单点协同的全局智能化。其实现的基础就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的PASS平台,这是承上启下的平台,往下能够连接机器设备和生产系统,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把数据集聚在这个平台上,往上能连接工业的应用,制造的各种商业模式,同时这个平台应该是开放的,能开放给开发者来共同完成制造业各个方面的工作。

    曲维枝在点评时说,当前全球制造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一定不能置之度外,但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稳步推进。她说:“德国工业4.0计划明确,政府就是创造和研究公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而具体的事交给企业去做。”她认为,我们国家可以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但绝对不要包揽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胡启恒则提醒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多发挥引导作用,避免企业盲目追求单纯的技术先进或装备的先进,不要一切推倒重来。

    陈清泰认为,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但这只是一个愿景或者总体框架,具体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标准。另外,《中国制造2025》还缺乏在它之下的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而这个技术层面设计靠单个企业无法完成,还需要有智囊机构的帮忙。

    周宏仁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给我们未来一二十年企业信息化勾勒出了一个蓝图,在技术实现上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正处于深层次的变革之中。他指出,企业信息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比如ERP、CAD、CAM等,而是要实现集成化、一体化和全方位的数字化,也就是全面的智能化。在这一轮变革中,中国的企业必须跟上,不能落伍。

掀起我国智能化建设新高潮

    中石油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刘希俭认为,无论是发展工业4.0、“互联网+”还是大数据,都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据悉,国外信息化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投资强度一般是上一年企业销售总额的1%~3%,我国的水平只相当于三分之一。应当参照信息化发达国家相关标准,明确信息化投入机制,按照企业经营收入、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确保信息化持续投入的建设资金。在加大信息化投入强度的同时,还要在国家层面开展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基础技术能力和应用系统能力。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顺强介绍了中车正在进行的“中国中车智能2025”计划、中车正在产品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服务以及联合用户创新上做出的探索。他说,中车智能正在致力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并以数据为基础来不断改善企业的内部运营、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

    贺东东介绍说,三一集团从7年前就开始打造智慧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接入了20万台客户设备、5000多台服务车辆和工程师。利用7年来积累的数据,三一在故障预测、及时服务、市场决策以及研发规划方面尝到了甜头。三一发展工业4.0有三大路径:基于流程的业务变革、基于数据的业务互联,以及基于用户的模式创新。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建议,在推进智能制造或者中国制造2025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标准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IT或者ICT企业的作用来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

    这次圆桌会议,围绕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德国工业4.0的最新发展、德国工业4.0的体系架构设计、德国工业4.0公共政策支持以及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进程和公共政策建议展开热议。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